第292章

这是魏璋把书信给郑院长看过,郑院长让药房按照书信的内容加的药物,保证病人们能平安上山,免得节外生枝。

魏璋当时对郑院长和药房的医仙们,又多了不少敬佩,他们为病人考虑周全的程度,真的可比“父母心”。

卢澹欣喜若狂,赶紧吩咐大管家收拾行装,然后在卢申下床更衣的时候,让婢女取来一盏白开水,将一粒小白圆形的药和水服下。

因为A4纸背面有写,飞来医馆只收米面粮油当诊费,所以卢家还从自家的大粮库里往外搬,装了好几车牛车。

卢家马车牛车队出行的动静,惊动了左邻右舍,卢澹有亲笔信,自然据实相告,两刻钟不到,传遍了整个安邑坊。

……

魏璋送出第一封亲笔信后,和北风一起直奔宣平坊赵家,与卢家不同,赵家“门可罗雀”。

赵家的左邻右舍门口,各有各的热闹,只有赵家大门紧闭。

深秋时节,赵家家主赵国公赵旭,在宫中茶会时,与人争辩,当场口吐鲜血,吓坏众人;以至于别家欢天喜地过新年,赵家却在报丧之间反复横跳。

赵家也是枝繁叶茂的大家,子女们的参差却成为国都城的奇观,好的非常好,但寿数都不长,没一个能活过五十;坏的非常坏,也有判了流刑,却活得很好。

大郢有守丧的习俗,家中耶娘去世要守丧三年,这个习俗对于官宦之家的影响非常大,不管身在高位还是低位,都要放下手中事务离开。

三年以后,官职能不能保住,一看能力,二看运气。

如果真的是陛下肱股之臣,那么就有“夺丧”的可能,但国都城乃至大郢,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机率微乎其微。

因此,如果赵国公一命呜呼,赵家这根最粗的梁柱倒塌,家道中落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