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各行祖师af

比如煤炭和石油天然气</p>

天然气指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混合物,它是我们现在主要的燃烧用料。</p>

古时因运输技术限制下对天然气的开采仅限于当地,只需在地上打一口井,天然气便能自然喷出燃烧,所以古人把天然气称为火井。</p>

如四川自贡就是利用天然气煮盐,节约木材和人力</p>

不等众人有所反应,天幕语速开始加快</p>

石油国外被叫作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咱们老祖宗称它为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它的作用除了用来照明外,也用于军事作用。</p>

如北周武帝时期,突厥围攻酒泉,守将用石油烧毁突厥的攻城器械,打退突厥人。</p>

但石油除了地表层好取外,位于深地层非常难采,所以南北朝时期曾通过贸易的方式,进口石油作为军事储备</p>

听着天幕熟悉的语速加快,众君臣心慌伸手此番讲述快结束了</p>

别啊后人你离讲完三百六十行还早着呢,你慢慢讲,朕等着听</p>

吴晓思你们想累死我就直说</p>

到时宋时,石油更是成为战争进攻武器的必备物,武经总要中的火车,便是用石油装入罐中,在必要时将此车冲入敌军中行火攻。</p>

除此之外,古人探索出石油其它功能,比如用来杀虫治疮,甚至用来制墨。</p>

制墨人是北宋沈括,用石油灰制出石油墨,颜色漆黑透亮,是世界石油造炭墨的人,他见石头隙中流出黏稠似漆,便将此取名为石油。</p>

于是石油的称谓一直用于现在,他在写梦溪笔谈时,化身预言家“此物在后世定有大用。”</p>

为何</p>

他认为石油之生于地中无穷无尽,不像松木有限被人用竭</p>

唐</p>

“沈括大才啊”李世民拊掌轻叹,沈括之名他已从后人口中听到数次,虽不是治国大臣,但却是技艺能臣。</p>

他收回目光细想大唐天然气与石油相关记载,几息后迟疑道“朕听军中将士闲谈时,似乎高奴县有石油”</p>

李靖接过解释权“回陛下,高奴县称为石脂水,浮于水上如漆,当地百姓采之用于照明。”</p>

李世民颔首“高奴县上下倒也不担心生火做饭。”</p>

整个长安城一日三餐烧水煮茶,不知要用多少薪材,若不是高奴县离长安太远,他都想遣人采石做长安燃料,以此缓解长安少材的困境。</p>

沈括只说对了一半,石油的确是有大用,制衣的化纤织物、塑料制品、化肥、杀虫剂等大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p>

但石油在地球中有数,为夺石油战争硝烟都复烧了好几次,再不提战争后的政治风云。</p>

事实上咱们对石油的探索一直都在推进,把它作为润滑剂、防腐剂、黏合剂等等,明代时已初步掌握煎炼石油之技,再稍稍完善就</p>

能得到煤油和柴油。</p>

但是呢就那样吧</p>

宋</p>

听到后人一言难尽的最后一句,沈括不由得好奇后人怎么这么嫌弃</p>

明朝后面是哪朝来着</p>

但更让他惊讶的是石油竟然能做成衣裳</p>

黑乎乎如漆之物怎么炼制出衣裳还有化肥的</p>

另外化肥塑料制品又是什么</p>

一时间沈括脑子全是问号,正觉得头昏脑涨时,就听到仆从喜气洋洋的声音“老爷,官家有旨请老爷进宫。”</p>

仆从望着沈括离去的背影,自豪地挺胸仙人第二次提到老爷啦,老爷真厉害,作为老爷的仆从也很厉害</p>

明</p>

朱元璋揉了把脸,满心疑惑大清除了被英国用大炮打开国门外,还干了些啥</p>

后人嫌弃得连都大宋都比不上</p>

赵匡胤狂骂你礼貌吗你礼貌吗</p>

无论是天然气还是石油,他们都有一定的限制性,真正能畅行并推广天下的,还是煤炭。</p>

在三大化石燃料中,储存量最多的是煤炭,目前世界上存量高达十万亿吨,可供开采的七千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可维持两百余年;</p>

石油在两千亿万吨到六千亿万吨之间,但目前可采储量不到九百亿吨,按每年耗油量核算,约30年用光不算油页岩和油砂中的油</p>

而天然气在一千八亿到四千亿吨之间,可采天然气在281亿立方米,能满足约150年左右的用气需求</p>

秦始皇a刘彻a李世民朱元璋a朱棣你们后人怎么如此奢费</p>

难怪你们要大力发展科学,再不发展连生火做饭都不能</p>

地球上能有如此庞大的煤炭储存,主要源于石炭纪的气候变化。</p>

石炭纪是以巨型昆虫植物为主导的温室星球,气候变化使植物大量死亡,随着沼泽一起埋入地里的沉积物中,经过数百年的地化学反应,植物从泥炭转为我们今天见到的煤炭</p>

汉</p>

刘彻听到巨大的昆虫植物,神情沉思先前有侏罗纪恐龙,现在有石炭纪,那他</p>

他眼神下移,盯着龙袍突</p>

然道“仲卿,后人言地球经过12纪元,你说这些纪元中是否有龙纪元”</p>

高祖是赤龙所生,隆准而龙颜已让人讶异,后来更是抽刀斩白帝之子起义抗秦。</p>

若无天意相助,高祖怎么会在短短数年间就建起大殿</p>

刘彻笃定十二纪元中定有龙纪元</p>

跟不上陛下思维的卫青啊</p>

见爱臣疑惑,刘彻耐心解释“龙为华夏图腾,神迹降临前有谁见过真龙降世说不定外太空还有龙星,里面住着高祖等人呢”</p>

陛下说法让群臣脸色空白陛下你说的每字臣都懂,但连在一起咋就看不懂呢</p>

龙何时与外太空有关系高祖又怎么跑到龙星上了</p>

并且公孙弘</p>

欲言又止:“陛下你忘了天幕曾讲龙是蛇鹿等拼接而成的吗”</p>

世界迷雾之多,后人不是神并不能全知</p>

刘彻振振有词再则世间何曾无真龙曾在咱们眼前游走的是什么</p>

那么大只金灿灿的金龙</p>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煤并利用煤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在沈阳中,出土了大量煤精做成的煤制品,可见古人不仅把煤炭作为燃烧燃料,还用于装饰。</p>

春秋战国时煤炭叫做石湟或者叫湟石,到三国时煤有了新名称石墨,魏晋时期石墨与石炭并称,石湟这名号不再被人提起。</p>

到了元朝时间改名为煤,有白煤、黑煤、石炭煤等。</p>

现在我们叫的煤炭是明朝时间定下,一直沿用至今</p>

秦</p>

秦始皇撑着头,半垂眼帘听底下博士讲解“天幕所说的煤也叫烟尘解,最初时人将其投入甑中,谁知烟气过甚,只能将食物丢弃,只在两军交战中烧出浓烟,以烟幕克敌。”</p>

对于博士的解说历史,秦始皇无甚反应,只轻轻瞥向墨家钜子为大秦计卿细听。</p>

墨家钜子陛下,墨家要承担纺织机、修驰道机械等等器具,墨家弟子的命也是命,求爱惜</p>

秦始皇</p>

煤矿开采后先洗煤,分辨出煤矿等级,在进行焦化及碳化处理。</p>

最后进行煤厌氧处理进行气化,液化或者是加工转化等等。</p>

当然古时主要进行到第二步,气化及液化是新世纪工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