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华的名字来源于这篇之中的首句“颜如舜华”,说的是女子容颜姣好像木槿花一般。而幼子的名字则出自第二句“佩玉琼琚”,琼琚指的是珍美的玉佩。

看起名就能看出来,名字认真起了,但也没那么认真。扶苏懒得自己想名字,就翻诗经找合适的。

不过孩子们一点都不觉得父亲敷衍,学这两首诗歌的时候相当起劲。

扶苏笑着拿过了儿子手里沉重的竹简:

“学得不错,桥松真聪明。”

桥松兴奋得小脸红扑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舜华先骄傲地扬起了下巴,仿佛被夸的是她。

“兄长最厉害啦!”

扶苏陪着两个孩子学了一会儿拿笔写字的诀窍,便带着他们去找最小的弟弟。

有了之前两个孩子的情况,虽然琼琚还很小看不太出来长相,但扶苏也基本确定了这孩子就是他上辈子的次子。

琼琚这个孩子人如其名,是个像美玉一样端方的君子。

他性格有点柔软,没什么争抢的心思。还是个书痴,喜欢搜罗各种书籍。

咸阳宫里的藏书几乎被他看了个遍,这大概是他们老秦家最有文采的崽了。

扶苏看着熟睡的奶娃娃,心里打起了盘算。

章台宫里还是太冷清了一些,不如把小崽子都带过去。父亲身边能多点活气也好,也能叫他维持愉悦心情,少生点气。

反正桥松和舜华懂事,不会闹人,琼琚也不是个爱哭的孩子,整日里除了吃就是睡,根本不闹人。

正好父亲之前下令让大儒们去教导其他公子,那些公子里就有年方几岁的,比桥松大不了多少。分出一个大儒来教桥松和舜华,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