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头的乡间组织三老、有佚、啬夫、游徼,亭里的亭长,里中的里魁这些都不提了,光是县级的官吏就得要近万的数量。

如果大秦不提前准备好这么多基层官吏,难不成还和上辈子一样直接用本地人?六国没了,六国的官员还在原地任职是吧?

满朝文武被扶苏甩出来的数据砸得哑口无言。

这这这,原来需要这么多吗?

其实乡间的那些也很需要人手,比如游徼,就是类似衙役的存在,负责缉捕犯法者。而秦法规定得过于详细了,需要大量游徼四处巡逻,光游徼的需求就是个很庞大的数量。

偏偏,游徼的要求还很高。

他们得非常熟悉秦律,不然没办法及时发现周围有谁犯了法,抓住了人也没办法第一时间判断惩处的力度。

派往六国的游徼要求更高,他们还得学会当地的方言,否则无法和当地人沟通交流。

所以县官还不是最大的缺口,游徼才是。没有游徼维持基层的法治,秦律的推行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早朝结束之后,众人还沉浸在统计学带给他们的震撼里。倒是扶苏开始折腾新的东西了,他认为学堂里那些预备女官不能只学文不习武。

“若是六国暴民与秦吏产生了冲突,秦吏须有自保之力。”

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上一世很多秦吏在六国任官时被当地人暴起打杀,其中有一些是因为秦法严苛激怒了黎民,更多的还是反秦人士在背后搞鬼。

大秦很难做到给每个郡县都配备士兵驻扎,只能尽量提高秦吏的战斗力了。

而且游徼是要缉拿犯人的,不能打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