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这个赵高还是赵国宗室远支,越发讨人厌了。

秦王政平等地不喜欢每一个赵国宗室。

扶苏并不意外父亲的反应,但他也深知父亲很吃讨好卖乖这一套。

要不然上辈子赵高犯下重罪即将被蒙毅处决的时候,父亲也不会因为赵高的一番巧言令色就赦免了他,还让他官复原职。

扶苏深以为这个处置很不妥。

大秦以律令治国,怎能轻易放过犯法的人?他赵高于大秦又没有功绩可以抵罪,怎么算都没有网开一面的资格。

爱惜人才可以,但是得有个底线。哪怕把赵高调去一些棘手的岗位让他戴罪立功,也比官复原职要好。

继续回去当中车府令,能立下什么功劳?把帝王车架精心保养得更好吗?

但当皇帝的嘛,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自然只凭自己的心情来。

指望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是做梦,法律只是帝王治国的工具,是用来维护他们手中权柄的。

扶苏很难说服父亲在类似的事情上完全按律处置,那就干脆别让赵高这种的小人有机会接近父亲好了。

这么多年来,父亲身边也就出了赵高一个胆大包天的,犯了罪还敢叽叽歪歪,其他人哪个不是乖乖认罚?

扶苏便道:

“赵高最擅长奉迎献媚,让他去办这件事,便不用我们明说。他自己会揣测上意,将事情办妥。”

秦王政秒懂。

既然“不用明说”,那么就相当于一切都是赵高自己的想法,是他自作主张。

他说他是估摸着上位者心意行事的那就是了?上位者可什么都没说,分明就是他自己曲解了王上和长公子的想法!

而且更妙的还是赵高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