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难说对错,秦国养不起那么多降卒,又不能放人回去继续对抗大秦,除了杀掉没有别的办法。

这么做确实为后来秦赵对战奠定了极佳的基础。

因为赵国缺少男丁,往后好几代都人口紧缺。光有女人怎么生孩子?只能慢慢等仅有的男娃长大,一代代重新攒人口了。

反正现在这个阶段,赵国还是缺人的,尤其缺能打仗的士兵。

秦国十分感激白起消灭人口的操作,毕竟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哪怕这么做导致了赵国少有城池肯投降、灭赵之后赵地也需要大量时间才能被秦国消化,对大秦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说起这个,扶苏又问王贲:

“之前有几座赵城投降了,城内情况如何?”

他们当时只关注了城池归属,没太在意底层庶民的意见。那些城主基本都不是土生土长的赵人,否则或许也是不肯投降的。

想到这里,扶苏一顿,心道也不见得。毕竟能当城主的人,又不是庶民,家里约莫没有儿郎死在长平之战里。

王贲没想那么多,他摇摇头:

“城里庶民的反抗也很激烈,不过那边的情况比这边好一些,倒是多亏了长公子的提议。”

长公子之前向王上进言,说赵国大旱、饥荒严重,既然有城池愿意主动投降,秦国不如支援一些粮食,帮助城中灾民渡过难关。

当时大家只当公子是爱惜人口,有些激进者甚至认为公子这是想要施恩赵人,借此营造好名声。

便是军中,也有部分将领略有微词。

他们认为粮草珍贵,应该留着打仗,怎么能分发给赵人?要是拿去赈济秦国庶民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赵人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