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先秦历史就会发现,贤名的太子可真多啊。但是为什么,这些贤名的太子好像都不太聪明呢?

原因很简单,对太子这个生物来说,养名是最不需要脑子的操作了。没有什么政治智慧也能养出贤名来,毕竟只要你足够礼贤下士,大家就会夸赞你。

所以燕丹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比如……

面对秦国列兵易水与代地对峙的局面,原本在这件事里没有戏份的燕国先慌了。最慌的要数太子丹,他真情实感地在担心秦国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说句实在话,以燕国的军事实力,秦国打你就打你了,还要找借口搞突袭?

燕国莫非以为自己是赵楚魏吗?

赵国有代地铁骑,楚国有大将项燕,魏国曾经有魏武卒,他燕国有什么?已经死去多年的苏秦?

别太荒谬。

秦王政本就没有真的要打代地的想法,无论上一世还是这一世。上一世顶多是屯兵代地防备代王赵嘉,这一世更是纯纯做戏糊弄人。

如果燕国的探子行业足够厉害,或许都能打探到这支驻军的真实底细。他们不是什么悍勇的强兵,其实是拉来凑数的那种。

很不幸的是,燕国不仅没有探子,他们在统计学经验上也颇为欠缺。

扶苏可太喜欢他继位之后鼓励术数家发展,最后术他们总结出来的统计之法了。

靠着它,大秦不需要冒着风险安插奸细,也可以从细微处推算出一座城池、一个军营里具体有多少人。

敌方会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粮草运输和户籍名册,但他们不会太在意人类生活产生的垃圾等物品,更想不到有人能通过这些反向推算营中人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代社会的有心人如果想知道一个足不出户的家庭到底住了几口人,只要看他们家丢出来的厨余垃圾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