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有用者取之,于我无用者弃之。

阴嫚复杂地看了一眼长兄。

昔年孝公广纳贤才,商君自魏国而来,与孝公畅谈了几场。

第一次,商君大谈帝道,即上古尧舜之道。此道脱离实际,早已不适应如今的社会形式,孝公不予理睬。

第二次,商君改谈王道,即周文王仁义治国。此道虽好,却不适合当时的大秦,孝公同样没有采纳。

第三次,商君摸准了孝公的偏好,大谈霸道。以争霸天下为目标,确实引起了孝公的兴趣。

第四次,商君终于提出了成就霸道伟业的方法。二人促膝长谈,商议下了变法图强之路。

因此自孝公以来,大秦走的一向是霸道之路。然而长兄显然不青睐纯粹的霸道,反而更像是王道与霸道的杂糅。

扶苏偏头看了一眼沉浸在奏折中的父亲,秦王政头也没抬,却像是察觉到了儿子的视线那般,摆摆手示意他们自便。

于是扶苏就带着妹妹出去了。

二人在温暖的偏殿中坐下,扶苏拿起那沓写满文字的纸张,慢悠悠地开口:

“阴嫚以为,何为天子?”

阴嫚皱起了秀美的眉头。

如果问何为诸侯王,她可以答出很多个模版。譬如春秋五霸那种的,各有各的风格;再譬如最近几代秦王那般,威震天下;亦或者各国中兴之主那样,沉稳强大。

可是天子,她就只想得起来周天子。几百年来周天子都是那副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模样,着实没什么优秀案例可谈。

再往前西周的天子,那太远了。记载稀少,基本不可考,大家写下来的多也是以讹传讹,充满了自己的想象。

阴嫚意识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