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祭酒特意选了一些书籍放在外宫之中,挑了个宫殿作为藏书馆,做起了借阅的生意。

作为学宫的管事人,程祭酒认为学宫不能一直只出不进。老靠咸阳那头批资金怎么行呢?做学问的地方没有嫌钱多的,还是得开源。

王上和太子说天下学子多贫寒,就不收学费了,每月还有定额的学习用具提供。由于都是秦国工坊里产出的,成本不是很高,倒是供得起。

只是有些好学的学子消耗这些笔墨纸张的速度极快,定额的数量根本不够用,依然要去外头额外购买一些。

程祭酒综合了各处的情况,最后想出了三个法子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就是卖外宫门票,外头的求学者可以以低价购买门票,为期一个月。但是学宫不保证一个月里会开几次公开课,毕竟这都得凭讲师自己的心情来。

没有公开课时,也可以拿着门票随意进出外宫。虽然没课可听,但能偶遇许多在外宫处讨论课业的学子,或许能混入其中一起做学问。

第二就是收书籍的借阅费,价格很低廉,但架不住量大。借的人多了,进项自然会十分可观。

关键在于想要进来借阅书籍,得先买门票入场。否则直接被关在外头,根本进不了藏书处。

第三就是售卖平价的笔墨纸砚,仗着大家都是自己人,程祭酒直接联络了工坊那边,以稍高于成本价一点的价格拿货。然后再提价一点点,卖给求学者,保证比外头零售价划算。

借阅书籍的人有些喜欢就近找个空的学殿抄录,学宫里的学子也需要额外购买这些东西。与其让他们出去买高价的,程祭酒觉得他完全可以自己做这个生意。

程祭酒洋洋洒洒把这些计划写进奏折里呈给了秦王,希望得到王上的批准。

看了满眼生意经的秦王政:……

秦王政陷入沉思:

“莫非寡人批给学宫的资金少到难以维持学宫运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