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这么划分有他自己的考量。

这里头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划分三晋郡县时,自西向东分出了三川郡、颍川郡、淮阳郡和四川郡。

这个四川郡在安徽北部,而后世的四川省则被东西一分唯二,划为了西边的蜀郡和东边的巴郡。再往东的重庆所在区域扩大了一些,单独划了个黔中郡出来。

陕西则是一分为三,从北向南分别为上郡、内史、汉中,都城咸阳在内史。

当初灭韩的将军腾早就被调入关中,如今正任职内史。这位将军在历史上虽然名声不显,但能给国都所在的郡当郡守,显然是个隐藏的秦王心腹。

扶苏和父亲商议道:

“九江良田众多,地形也更规整一些。分发给魏国庶民耕种,可使魏人归心。此地也好征伐,有百越驻军盯着,不易生乱。”

之前说过,楚南地区的气候北边人难以适应,特指的就是湖南江西这两个省份。

零度线由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是后来的事情了,此时的长江流域气候偏热带。在没有辣椒这种作物存在的情况下,还有重重山脉阻隔海风,可想而知两省日子有多难捱。

靠东的九江郡稍好一些,靠西的长沙郡还多了个自己和九江之间的屏障阻隔。相比起来,还不如沿海的百越舒坦。

扶苏的意思是,既然安排楚人在楚南耕作,不如就全数安排在长沙郡。至少将一个九江空出来,分而化之。

先徐徐同化地理条件更好的九江,再以包围的势态同化剩下的长沙。

长沙郡丘陵多、良田少,哪怕里面的楚人被鼓动集体造反了,没粮就是最大的短板。更何况,东、西、北三处都是秦地,可以率兵直入。

相反,九江郡东临浙闽百越,南临两广百越,就能给楚人更多逃窜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