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看重哪个,也不是不能通过重新立后操作一下,好歹有个遮羞布。

不搞这个制度,大家就随便争夺储位,局势只会乱成一锅粥。

名分大义不仅是糊弄人的东西,也是一种隐形的限制。

因为立后必须立贤,所以想上位的子女就不能随心所欲只靠权谋搞事情,还得经营好名声。而想要好名声,就逃不开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把竞争变成良性竞争,哪怕还是有人会搞阴谋构陷那条路把对手拉下去,也比毫无限制强得多。

还有一点则是,嫡长子先天就能拥有更多的资源。

大部分人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只有少数天才格外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嫡长子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导,就会成为同一辈里最优秀的那个。

所以哪怕立贤立才,也会选中嫡长子,这是嫡长子制度的优势所在。

公子们站在自己的身份上看秦王政的选择,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只看重大兄。

但扶苏站在帝王的角度却很清楚,在他重生之前,比起弟妹们来说唯一的优势,其实就是只有最先出生这一条。

长子不算蠢笨,底下的儿女也没有格外突出的,那秦王政当然选择长子,让以后的大秦可以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他没有立王后,就是因为这一点。

如果他立了楚姬当王后,那么扶苏的优势就从“长”变成了“嫡”和“长”。看似优势更大了,其实不然。

年长年幼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否为嫡出却能人为操纵。

想要拉下扶苏的人只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母成为下一个王后就好了——楚姬都死了,王上有过一个王后,再立个继后不是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