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稍稍停了一会儿,秦王政站在高处观摩了片刻。

史官好奇地小声问蒙毅:

“官府只出一部分钱修路,商队没有意见吗?”

他见这雇佣修路的商队不仅要出工钱材料,还要给庶民提供一日两餐。这么多人,支出可不少,修路分明是官府的职责。

蒙毅答道:

“商队是在替大秦赚钱,在交税之外,剩余的利润本就要抽一半贡给太子。”

因为商队名义上是太子名下的,所以为了获得太子庇佑,商队首领都很有眼色地额外给太子送上一半的钱财,算是花钱买个靠山。

商税算是国库收入,而给太子的,就是太子的私人收益了。只是太子一般都会直接把这些钱一起送入国库,并不会自己留着。

这次修路太子让他们用上贡的这一半利润去修,给庶民的工钱等待遇也走这里出。商队自己除了费点劲招工之外没什么损失,又难得可以为太子办事,还能顺便改善自己行商时的环境。当然卯足了劲地好好干活,力求尽善尽美。

甚至有些商队的首领会来事,自掏腰包添补了一些。说是不能叫太子全出了,他们有钱,也愿意为大秦做点贡献。

蒙毅遥遥指了指路边竖着的石碑:

“上头记录了捐钱人的姓名,有些富户想赚个好名声,就也捐了些。”

石碑立下之后,愿意来应聘的庶民也多了起来。毕竟这种石碑的存在就代表这条路是私人修建,确实和徭役不同,不是官府在巧立名目忽悠他们去做苦工。

史官点评:

“但它确实是巧立名目忽悠人服役。”

蒙毅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