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虽然有些郡尉很有责任感,会带着兵四处剿匪,大部分郡尉还是懒得折腾的。

不仅郡尉懒得折腾,有些士兵也懒得折腾。他们觉得天天在军营里操练操练就能吃饱饭挺好的,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地去剿灭匪徒?

很多士兵并不是就近服兵役的,他们的家乡离他们服役的地方有些远。若是为了家乡,或许就肯出力了。

那么让士兵就近服役可不可行呢?

不是有个说法,士兵在守卫自己家乡的时候,会更加卖力吗?

确实,很多乡间自发组成的民兵有时候战斗力比尸位素餐的正规军还强。但也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在家乡附近参军有好处必然也有坏处。

其一,家乡就在附近,倘若有谁意志不坚定特别想家,偷偷溜回去会很方便。到时候你要怎么分辨他到底是真的逃兵,还是单纯只为了回去看一眼?

按照秦朝律法,大概率就是直接当成逃兵处理了。因为他的一时冲动,全家都要获罪。

其二,一旦叛军在郡内出现,很有可能就近挟持当地庶民作为人质。

为了保护家人,士兵确实会勇往直前。可一旦家人被敌方抓住,恐怕他们也会极快地倒戈向敌军。

本来就近征兵,征来的就是六国旧民。结果本国的贵族起兵造反了,说不定都不用强行抓人,父老乡亲直接就跟着贵族一起反叛了。

敌军头领是故国的贵族,敌军士兵都是自家亲友,那还打什么?

所以不仅不能让这些庶民就近服役,还得送远一些才行。像楚地这样不太安分的地区,郡尉手底下的基本都是老秦人。

说实在的,老秦人大多不缺地。家中总有长辈在灭六国时立过军功,剿匪的那点功劳太少了,根本看不上。

倘若剿匪轻松一些也就罢了,偏偏匪徒很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