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陌上归 胡马川穹 945 字 5个月前

那个大辫子姑娘眼睛一缩,正要说些什么的时候,那个周新洋老师一把拦住了她抢先说道:“行,当然行!我头一回收学生呢,还一收就收俩。不给钱我也要收,你这个人还要给我打回去吗?”

大辫子姑娘瞥了一眼母女俩,把头一甩叫道:“我不管了,等英英姐回来看你怎么跟她交代?”说完咚咚地跑下楼去了。

周新洋老师回过头来又挠了一下头发,这大概是他的招牌动作吧,动不动就要摸一下头发。有些尴尬地搓了一下手后,像是鼓足了勇气才抬头说道:“我去年刚从大学毕业,原来一直在文工团里当二胡演奏员,胡琴古筝什么的我都会一些。说不上是什么大家只能算得上有个名号,但是相信教一教小孩子的水平还是有的。

叹了一口气之后,周新洋有些羞赦地继续说道:“这家琴行是我姐姐周小英开的,她是建南青少年宫的舞蹈老师,空闲了就教几个孩子弹钢琴。她一直叫我也带几个学生,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只认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几乎是乏人问津!小姑娘你是我第一个学生,你好像还接受过一些基础的训练,那跟着我学的话一定会事半功倍。”

说完走到先前那架古筝面前端坐好,双腿微分也不带义甲直接就在琴弦上面开始勾抹,一曲《高山流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了。像是换了一个人,先时还腼腆不安的人一坐到琴架面前就变得无比自信从容,仿佛音乐在他的身上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吧!贺秋秋在一边有些沉醉地想到,在回家的路上,她蜷缩在吉普车的一个角落里安静得象一只小猫,连弟弟不住地向她展示自己所收罗的几样小吃都不怎么感兴趣。

贺韬韬啃着一根鲜红的冰糖葫芦不解地望着姐姐,李明秀也时不时地望一眼女儿,不过一想到两个孩子终于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学一种乐器,心里还是忍不住地得意。

以后每天中午孩子们吃完午饭过后,就可以到英英琴行跟着那个周新洋老师学习一个小时的古筝和二胡。学得好不好先姑且不论,在家属大院舍得拿钱来栽培孩子的人家只怕自己是头一份呢!想到这里,李明秀越发觉得今天到市区里来真真是太值了。

第38章 拜访

确定了手中那张纸上的地址是这里无疑, 刘玉梅掠了几根鬓边的散发, 深吸了一口气后敲了一下那扇看起来油漆有些斑驳的木门。这几年建南市区兴起了很多混凝土构建的楼房, 像眼前这种久远的有着沧桑历史感的小四合院似的建筑物已经越来越少了。

木门打开了,一个十五六岁头发有些蓬乱的少年伸了头出来,见是个生人后礼貌地笑了一下问道:“你找谁呀?”刘玉梅连忙端了笑容说:“请问这里是肖红老师的家吗?我是她的同事。”

少年缩回头, 扯着一副开始有些变声的鸭子嗓音喊道:“妈,有客人来了!”又忙不迭地把木门拉开一些。

刘玉梅进了木门之后,侧身向那个少年人轻声道谢后,拿了眼不着痕迹地开始打量眼前的小院。

这是一个看来虽小却颇为大气的房子, 呈坐南朝北的架势, 中间有一间正屋, 两厢各是两间小些的偏房。正屋四扇窗棂上却是雕刻的冰花裂纹, 屋廊的砖墙上是二十四孝子图, 穹顶上还有依稀可见的五彩绘就的纹饰, 单是这些已可见这间房屋昔日的气派, 尽皆是一副江南水乡的繁华。

看得出来虽然主人尽力在维持建筑物的原貌,但是岁月是一把无形的刀斧手, 那些被风雨侵蚀的门柱,虫蚁叮咬过的窗台已经让房屋有了一种破败老旧的迹象。小院的地面是青石铺就的,大概因为天气寒冷,并没有摆放什么花卉,但是那几个琳琅精致的铁雕花架子却齐整地搁在石阶上。

角落里还有一只齐腰高的大瓦缸,想来是主人在夏天特意留来侍养鱼儿的吧!院墙上是层层叠叠的业已枯萎的凌霄花藤,随着风在迤逦地飘动, 可以想见一到应景的季节时那一架是何等的风情。

正看得心驰神往时,那间正屋的门打开了。头发已经有几丝灰白系了一块围裙的肖红走了出来,看见来人心里不免诧异,面上却丝毫不显,反而快步走上前来抓住了刘玉梅的双手一阵摇晃:“我说今早屋梁上的雀儿一直在叫,原来是贵客盈门啊!却是那阵风把你给吹来了,你可是我请都请不到的人啊!”

看到肖红老师这么热情,一直把心提到嗓子眼的刘玉梅终于又把心揣回了肚子里,暗自想到那件事情应该不见得那么难办吧?两个人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手拉了手一起进了客厅,又相互谦让一番后分了宾主方才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