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陌上归 胡马川穹 987 字 5个月前

别人问她干嘛收这些东西,贺秋秋就满脸向往地说,这些东西代表了中国数百年的历史,那上面每一道斑驳的油漆都代表着历史的痕迹。试想一下,上点年头的一张饭桌子见证了多少人家的悲欢离合,一张梳妆镜映衬了多少美人的爱恨情仇。

那位同学一脸的懵逼,回头看了一眼手里灰尘满满的破坛盖,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害得面皮子薄的周里简直恨不得掉头就走。真是很难得看见这丫头的脑筋和智商齐齐短路时的情景,也只有她才能从那些垃圾一样发黑发臭的东西里,看见故国沧桑光辉的历史。

现在的人都喜欢新式的家具,特别是港台剧流行起来后那种华丽欧式风特别受大家青睐,所以每当贺秋秋眉飞色舞喋喋不休的时候,很多人包括贺叔秀姨都是一脸的迷惑。越到最后就只剩下周里老老实实跟在她后面,帮着把那些笨拙的柜子椅子一件件清洗晾晒干净。

其实周里对这些故旧的东西打心底并不十分感兴趣,但因为女孩喜欢他也渐渐沉下心来,看那些古朴简洁的纹路和设计精巧的卯榫,慢慢地感受其中的精妙之处。再在外面遇见差不多的东西时,也能大致说个子午卯丑和高低贵贱。

其实国人都是节俭过惯苦日子的,若不是适逢遇到整个建南市都在搞大范围的规划,这些杂七杂八的物件也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处收着呢?

贺秋秋大概也知道这个理,隔三差五地就往外跑,意图尽最大的气力多收罗一些即将消失的好东西。其实在她看来,随着大家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人心也变得浮躁,很多人都崇尚外国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反倒把自己国家的悠久文化丢失了。

等再过个十数年,很多有识之士就渐渐意识到了这种文化的缺失,开始弘扬起这些带了明显国人特色的好物件。像云锦、又罗、缂丝、紫砂、宣纸、漆器都被选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受到普罗大众的追捧。到那时,自己手头的这些东西就可以转换成白花花的银子了。

小姑娘一会高兴一会皱眉,周里的心也跟着忽上忽下。

客厅里的贺韬韬正在看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哥》,欢快的音乐传过来,叫人听了就不由开怀。周里不想看她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伤神,就隔着窗户吆喝道:“晚上炒个土豆丝吧,今天在你师傅的酒宴上吃得油腻,吃些清淡的好克化一些!”

贺秋秋手忙脚乱地收拾账本,没好气地站起来撅了一句,“就知道吃,那还不赶紧过来帮我刨土豆皮。记得别刨那堆红皮的,炒起来呼呼哒哒的没有劲道。前天炒了一大盘,结果我妈还怪我手艺退步了!”

周里忙笑着答应了,躬着身子在灶下细细挑拣白皮的土豆。

第107章 贴补

寒假要过完时, 家里和隔壁房子里的旧家具越堆越多, 贺宗伦终于发现两个孩子胡乱倒腾的事情了。

一时间他又好气又好笑, 女儿像个财迷一样跟着老婆在暑假里卖水卖冰棍,过年时又倒腾烟花炮仗出去卖,就没看过比她更会赚钱的孩子。结果一转身就把钱全大手大脚地撒在这上面了, 真是叫人嘀笑皆非。

贺宗伦是农村兵出身,自小吃苦受累的,所以对电工木工都大致懂一点。

他闲暇时过去细细看过,那些旧家具大部分的品相都很差, 只有两三件体型小的木器材质还勉强算上乘, 其余大都是普通的松木榆木做的, 偏偏这丫头还当个宝。这要是拿出去能卖钱, 那全建南的人都是睁眼瞎子了。

说实话, 贺宗伦自己也喜欢金石篆刻之类的, 为此搭上了不少偷偷收起的烟钱, 知道人一旦沉迷于某项事务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越是阻止反弹越大。屋子里到处都是缺胳膊断腿的桌子椅子, 连个正经的下脚处都没有。那双门黑漆矮橱一碰,半扇门页就歪在了一边。

贺秋秋见状也有点讪讪,忙把一张老榆木小方凳递过来。

她也不好跟当爹的解释后世里国人对这些老物件的追捧,一个碗一只提盒若是沾上明清二字,那身价就成倍的往上涨。无论是紫檀黄花梨,还是寻常些的榆木榉木,只要做工过得去有些来历说头,即便是民国时的东西,那就不愁出得起价钱的卖家。

贺宗伦自然不会了解这些,但对女儿和周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把这间空屋填得满满当当感到由衷地佩服。心想别家这般大的女孩子只会讨要漂亮的花衣裳,自家女儿却这般风雅。原来这脑袋瓜子好使的人,就是喜欢的东西也这么与众不同呢!

将心比心又仔细琢磨了半天之后,贺宗伦终于下定决心把两个孩子叫在一处,特特给了一张大红色烫金封面的存折,上面有整整一千元。悄悄嘱咐道,这是在红池水库捡拾的那些长白玉原石其中一部分的分红,就算是给这类爱好私底下补贴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