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

陌上归 胡马川穹 969 字 5个月前

要说最了解自己的就是身边人, 贺宗伦想起大哥在信里说得话便不由一阵苦笑。的确, 贺宗德在信里说:自家兄弟现在是部队里的大干部, 他走出去连乡长都要给他几分面子。淑芳是贺家这一辈第一个姑娘, 一定要选一个好些的人家, 要不然会让下头的弟弟妹妹看不起。

这话原本说得没错,但是贺宗伦看了随信寄来自己那位侄女的照片, 心里心里便是一阵无语。五官虽然生得不错,但是个头矮胖皮肤粗黄黯淡,整个人蔫蔫的好像没什么年轻女孩的朝气。说起来自家的贺秋秋和贺淑芳是嫡亲的堂姐妹,但是站在一起时根本就不像一家人。

他想了一会儿便对李明秀道:“我知道你们从前不对付,当然他们也有些错误的地方。但是看着我的面子上先让他们住几天,吃好喝好且耐着性子伺候几天。北方的天气太冷他们不见得住的惯,过些天我就劝他们回老家!”

见丈夫态度如此软和, 李明秀心里便有些首肯了,却还是嘟着嘴道:“我是给你面子才留下来招待他们,你那位好大哥要是还是不知进退把我惹毛了,我就带着秋秋和韬韬到市区新开的店去住,叫你们几个喝西北风去!”

费了半天功夫终于把媳妇的思想工作做通了,贺宗伦悄悄松了口气。

他跟李明秀结婚十几年,知道这就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遇着事情虽然会吵会闹,但是最后还是极为识大体的。更何况这几年家里的境况好了,根本离不开妻子的日夜操劳。回头看见桌子上散落着两只铅笔,就随手拿起来慢慢的削着,心里却在想着自己的大哥。

父亲生病早逝,大哥很早之前就担当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担。那时候自己在县城里头读高中,因为课业紧就没有时间往返家中。每个月末的时候,大哥就用一副扁担挑着米和面亲自送到学校来。大哥因为面相老,相差十来岁的两兄弟站在一起像是两辈人。

贺宗伦很久之后才知道,这点送来的米和面都是一家人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大哥还为了节省几块钱的车钱,从凌晨三四点就打着火把开始走山路。那时候田地里的农活又多又重,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送完了米和面之后连喝口水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擦把汗转身又往回赶。

贺宗伦记得清清楚楚,每回放假回到家中就是家里的节日。老娘就专门拿一口灶眼亲手蒸一小盆米饭,米饭下面还有几块切得薄薄的腊肉,熏制得喷香的油脂浸进饭里,让人闻着就垂涎三尺。蒸好之后就送到他屋里,关好门让他一个人先吃。

其余的人包括大哥二哥家的那些年纪幼小的侄儿侄女,就是用红薯粥下泡菜草草地对付一顿。那时自己实在看不过眼,就想把腊肉分给这些孩子。结果还没有把筷子伸出去,手背就被狠狠地打了几下,老娘在一旁尖着嗓子一顿好骂。

大哥在一边直跺脚,说老幺你就是贺家的文曲星,吃点好的是应当的。家里谁要是不服气,也去考一个县城的重点高中试试。那张盖了鲜红大印的文凭放在古代就是秀才老爷,见了大官都用不着磕头的。那时候的自己捧着一盆米饭尴尬至极,心底里却满满的都是感动。

高中毕业后贺宗伦没有读大学而是报名参了军,穿上军装时他就发誓要好好地孝顺老娘和大哥。在部队里第一天拿到十七元的贴津,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邮电局给老家寄了十元。说句不中听的话,那时候他是部队里出了名的节俭人,穿的内衣内裤都是补了又补,实在见不得人了都还舍不得丢。

结婚后媳妇和家里人闹矛盾时,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贺宗伦的心是偏向于老娘和大哥的,毕竟这边才是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李明秀打长途电话诉苦时,他就和稀泥一样敷衍几句,心想这个人真是有点娇气,新媳妇进门是要多干点家务才对。直到有一回他到蓉城出差,想到这里离老家不远就请了几天假顺道回去看看。因为时间比较急又想省几块钱,就没有往家里打电报,也算是给大家伙一个惊喜。

到家的时候正是傍晚,大哥家的饭桌子上摆了好几盆菜,有酒有肉不说正中还有半只猪肘子。贺宗伦当时心里就有点嘀咕,大哥不是常在信中说家里困难得连隔夜的米都没有吗,怎么还有闲钱吃酒吃肉呢?

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贺宗伦并没有深究。放下行李后他左看右看就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媳妇,一问才知道老娘已经分了家,自己如今的家在西北角那座偏屋里,李明秀现今一个人在那边住着。

说不清楚心里是什么滋味,贺宗伦婉拒了老娘和大哥热情的挽留,客套几句后提起行李就往外走。等到了那个所谓的家时,媳妇也正在吃晚饭。桌上点了一只萤火虫般的煤油灯,旁边只有一碗包谷糊糊,再就是一盘用盐水煮的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