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陌上归 胡马川穹 984 字 5个月前

录音机功能也是非常的强大,继承了录音、播放、广播等多种功能,在没有业余文化生活的家庭里,这个产品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娱乐神器了。贺韬韬早就想要一个,但是妈妈李明秀坚决不允许。说家里买了电视机后已经亏空了,要是还买录音机,一家人就要去喝西北风了。

另一个小些的包装盒里面是一架海鸥牌相机,拥有这样一部大画幅相机是很多人的梦想。贺宗伦干了多年的宣传政工工作早就眼馋得不得了,老早就想要自己有一台照相机。但是眼馋归眼馋,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就一直没有下决心买。后来家里经济条件好些,又怕行事张扬受别人议论,最后也没有买成。

李明秀眉梢眼角都是笑意,使劲拍着周里的肩膀嗔怪道:“这孩子尽乱花钱,我怕给你的生活费都攒下来买这些东西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亏我在电话里跟你白嘱咐了。”

周里就有些不好意思地摸着脑道:“没有,我吃住都在学校里,一学期下来基本上没有花什么钱。爸妈给我的都存下来了,加上小姑姑逢年过节时也给一点,就到外贸商店用外汇券买了这几样东西回来,算起来比百货大楼里卖的都要便宜!”

贺宗伦笑得嘴都合不拢,转身吩咐李明秀道:“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赶紧给孩子把亏空补上,没得说让孩子拿生活费贴补家里的道理。哎,你这孩子在外头吃好喝好身体好,我们比什么都高兴!”话虽是这样说,但他抱着海鸥照相机根本就撒不了手。

周里给家里每个人都带了礼物,像羊毛围巾,可以插电的热水壶,放在地上就呜呜跑的小火车,琳琳总总地把一张大炕都摆满了。

贺家大哥看着在厨房里埋头吃饺子的周里,扯着兄弟的胳膊悄悄道:“你什么时候还收了一个外姓的干儿子,怎么没在信里跟我说一声?而且我听他那个语气,你还每个月负担他的生活费,这是什么道理?”

贺宗伦就淡淡的乜了他一眼,心想老家里那几个侄男侄女的学费不也是我在负担吗?到现在为止也没见你和二哥嫌弃给多了,但是他知道这些道理跟大哥掰扯不清楚,就避重就轻地道:“这孩子只是我一位老朋友的侄子,父母很早都去世了身世很可怜。”

他怕这个大哥等会开黄腔乱说一气,特特嘱咐道:“我那位朋友在部队里也算是个人物,因为住得远没有空闲照顾,我就接到家里来算是半收养了。这孩子性子仁义,就跟着韬韬和秋秋叫我们爸妈。等会你别在他面前提起这茬子,担心孩子想起往事伤心难过。”

贺家大哥听说这是个孤儿,然后又在首都读大学,不知拨动了心里哪根弦,盯着周里上下打量个不停。贺宗仑只要他不出幺蛾子,就随便他去了。只有李明秀无意当中瞥见一眼,心里复又冷笑一声,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

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贺淑芳闷头闷脑地忽然闯了进来,抬头就看见厨房里有一个长得极为周正的年轻人正在舂大蒜,她脸一红就躲了在贺老太太的身后,露出自以为娇羞的半张脸轻声问道:“奶奶这是谁呀,家里有外人怎么也不提前跟我说一声?”

正在做作业的贺韬韬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伸舌头做出一个呕吐的表情。周里见了就知道这就是所谓的贺家大伯的女儿,连忙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大堂姐好”。

这话没有喊错,周里满打满算今年才二十,而贺淑芳已经二十四岁了,论起来是当姐姐的。年青女子脸上的表情顿时就僵住了,讪讪地扭过头去,有一搭没一搭地扯着炕上的毛巾玩。

等人都出去后贺老太太扯着大孙女儿的手喜滋滋地道:“这个小伙子倒是生的不错,你看得中不?可是在首都大学读书的呢,除了没有父母家境稍微单薄一些外,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人!”

这回出来之后,贺淑芳大开眼界,心里暗悔不该把自己的青春浪费在川东老家那个小县城里。要是早些出来,说不定自己早就成了城里人了。听了贺老太太的话,她摇了摇头意性阑珊地道:“奶奶,他比我小三四岁呢!”

贺老太太虽然有些重男轻女,但是这个大孙女从小就一直呆在身边,心里还是有几分感情的,就拍了拍她的手道:“女大三抱金砖岂不是正好,而且他是你三叔叔的干儿子,好上加好亲上加亲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事情了!”

贺淑芳想起那个青年斯斯文文的样子,心里就有三分肯了。却还是有些犹豫道:“他还是学生呢,养不养得起一家子人呐?”

对于这桩贺老太太倒是有自己的见识,“正因为他是学生你们才好结婚,你辛苦一点好生供他几年。等他大学毕业了,国家一分配个正经工作,你们就是和和美美的小家庭。十几年前在我们村里有多少下放知青就是因为这个才和当地农户家的闺女结了婚,结果政策一变就把媳妇带到城里当了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