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见我没有反应,面露惊慌,支支吾吾道:“我以为,你是同意和我在一起。”

我恍然大悟,原来她说的“一生一世”是指夫妻之间的誓言。我见她慌张的不知如何解释的模样,不禁笑了出声。我意识到,原来她一直以为我只能远远看着她,而她若是还能拥有我入怀,她怎么可能舍得松手。

“傻子。”我笑着说道,心中充满了温馨。原来,我们之间的误会,竟然是这样一场欢愉的笑话。我看着她,心中的喜悦和对她的感激涌上心头。或许,这就是缘分,让我们在无数的曲折中找到了最美好的结局。

她的眼中闪烁着一抹害羞,也带着喜悦。我们静静地站在那里,笑容如春风般温暖。这一刻,我明白,无论未来会有多少波折,我都愿意陪她共渡一生。这个决定,是那么的自然而又正确。

我们的故事,也一定会续写下去。

第91章 番外二 穆燕珊视角

穆燕珊, 父王在给我起这个名字时,便希望我同男子一般豁达而坚韧,也注定了我在大燕历史中的独特篇章。父王是圣人的五弟,圣人即位之时, 曾有从龙之功, 遂授名赵王。世人谓赵王府深受圣人看重,实则, 自圣人即位之后, 屡屡加压, 幸而父王之嗣不丰, 惟我与兄长两个孩子。而兄长自幼带胎毒, 身体孱弱, 故家无男子能往军中立功。我兄长之孩年幼,赵王府因此渐显衰颓, 圣人方始不复忌惮。

元静云屡次以巧妙之计相赠, 皆言中事实。前往京都搬援军时,她曾告诫,万不可让我父王请命领军剿灭乱军。我惊诧她小小年纪,眼光竟如此毒辣, 原本心中犹豫,却也因她此言做了其他决断,遂借道陇西请援于节度使,得以成功回援, 此乃第一大功。

我不知她与西夏有何联系,然她暗中献计, 一举剿灭西夏奸细, 实属第二大功。

第三次, 她让我韬光养晦,等待着时机的成熟,我自欣然应允,在宜州城的保卫战之后,我将功劳都归于元静云与方德元等人身上,我问他是否愿意助赵王府一臂之力,我可向朝廷举荐他入朝为官,一步踏入青云路。

他坦言,并无意谋官职,只是愿意助我。若我未有此心,便提醒我早作退路准备。他的眼中透露出一丝怜悯之情,令我感到窒息和烦闷。

我质问她,我身为女子,你为何愿意助我?

她说,她也是,唯有女子掌权,方可使天下女子尚有一息存望。

我凝视着她,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这横空出世连中两元的院案首竟是女子,我心生豪气,既然她可以,那我为何不可?

战后,宜州城逐渐回复了往日的宁静,百姓们恢复了平稳的生活。然而,她告诉我,这片土地上的平和只是短暂的宁静。大燕的局势仍然风云变幻,我心怀雄心壮志,深知有机会施展抱负。然而,她警告我,若是圣人赐婚,我必须果断拒绝,否则将毁了整个赵王府。

我已许诺温言,要与她一生一世,哪怕不关乎赵府安危,我亦会严词拒绝。

她还说,我兄长的病她能治,那并非自然产生的胎毒,而是有人刻意下的慢性毒。虽然我兄长的病情能够缓解,但只能延长寿命,身体难以完全康复。

代价是,她想要一块免死金牌。

我询问她,既然你觉得大燕局势风云变幻,若有一天政权更迭,这免死金牌又有何用?

她答道,这块免死金牌我希望是你赐予的。若有朝一日踏上至高皇权之位,她希望这块金牌能够保佑牧府上下无虞。

在这段时间里,我选择了深居简出,借元静云不知何处得来之兵器图纸,改良戎装甲具。元静云的绘画技巧虽不出色,但这图纸中的武器设计实在令人耳目一新,我将图纸拿给父王留在府中赋闲多年的副将,召集赵王府旧部对图纸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逐渐打造出一批更为精良的武器。

这段时间,我默默打探军政等消息。元静云似乎是看透了大燕的弱点,一点点和我讲述着未来大燕可能发生的一切。在我的心中,她似乎是在描述一个更加强大和繁荣的大燕,她称其为‘大同’。

似乎,其所言皆如应验,大燕之圣人对赵王府之戒备日益加深。赵王府失势,当即引起了朝中一些宿贵之人的陷害。他们察觉圣人心思,频频向圣人进言,打压赵王府。

在政局逐渐动荡之时,元静云再次找到我。她神色凝重,告知我圣人已经计划除掉赵王府,为维护赵王府安危,提出一计艰险之策。劝我劝父王向圣人请命,主动辞去赵王之位,以昭顺从之意,暗中潜伏,待机而动,才可挽救赵王府于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