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他的解释,也有些动摇,他们确实没见过直接放在清水中搅拌就能吞服的药汤,那站起身子老人看着众人怀疑的神色,脸上波澜不惊,没有一丝惊慌或畏缩。

他微微一笑,淡淡地说道:“诸位,我只是个医者,心系百姓的健康。如果你们认为我有所不妥,可以将我交给官府,只是还需这位郎中陪同。”

元东一心想去抢功劳,却没想到原本温和的老人,话语利落干净,也不与他争辩,直接就是去官府,他哪里敢去官府。

“是啊,既然你自认是自己救活的婴孩,不如我们便去官府,一查便知。”元静云坐山观虎斗,自然不给元东任何脚底开溜的机会。

“去,去就去,”元东梗着脖子,此刻骑虎难下,他心想,他先喂了药,就算是华佗在世也分不清是谁的药救了人,于是便壮着胆子跟着众人去了官府。

元静云好奇老人治病手段,自然也跟着去了府衙。众人的议论声在街道上回荡,路人们纷纷投以好奇和关注的目光,一路上好不热闹。

第19章 第十九章 狡兔三窟

衣衫褴褛的赤脚大夫元东和那位朴素的老人被众人带到府衙,引起了路人们的围观。府衙的大门缓缓打开,众人随着元东和老者一同进入府衙的大厅,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顿时弥漫开来。

在大厅的正中央,县令方德元端坐高座,他的座位高耸而威严,给人一种威压和权威的感觉。他细长的眼睛透过眯缝,目光扫视着前来的人群,笼罩着一股严肃的气息。

元东和老者被推搡着带到大厅的中央,站在方德元面前。审讯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宽大的案桌,案桌后坐着一名严肃的书吏,手中持笔准备记录。

众人推搡着元东和老者,高声说道:“方令,请您主持公道!”

方德元沉着脸色,凝视着元东和老者,庄重地说道:“你们两位是何人,报上名来。”

方德元的声音庄重而威严,元东踌躇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不安的表情,但很快他挺直了身子,恭敬地回答道:“在下名元东,曾行医于乡间,救死扶伤。”

老者也随即走上前,恭敬地说道:“老朽姓王,字在泽,平日里行医救人,在城东新开了一家医馆。”

方德元皱起眉头,略带怀疑地说道:“你们两位被人指控犯下何罪?为何会被带到府衙受审?”

元东躬身道:“方令,有人告发我行医不当,以救治之名行骗于民,但我行医为民,岂有行骗之理。”

“可有人证?”方德元沉声道。

元静云自告奋勇地走上前,抱拳道:“方令,方才街上一女子告这元东误诊导致怀中婴孩差些身亡,但元东坚持说自己对病人尽心尽力,这后来救活了婴孩的老者才是庸医,我们当地百姓此愤慨非常,却又分不出真假,特地将他们带到府衙,希望方令能给予公正的审判。”

元东怨毒的看了一眼元静云,她虽说是在陈述经过,但三言两语间,显然是将自己推向了更不利的一方,将他变成一个祸害百姓欺世盗名,还反咬一口的恶人。

方德元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沉思片刻,然后郑重地说道:“可还有人证?“

元东躬身回答道:“大人明鉴,小人悉心救治此婴孩,每日熬制药汤,这两人明显是沆瀣一气,故意污蔑!”然后指着元静云道:“此人与小人同村,终日浑浑噩噩不学无术,定是平日嫉妒小人声名远播,才联合这江湖郎中招摇撞骗。”

元静云没想到事到如今,元东还要往自己身上泼脏水,方德元目光如炬看向元静云道:“你之前可识得元东?”

元静云老实道:“确实认得,但小人所言句句属实,大人不信也可问其他人。”

身边人亦表示元静云所言非虚,那怀中抱着婴孩的女人也犹豫的点了点头,虽然老者确实给孩子喂了一碗加了药材的清水,但在此之前,元东确实一直在喂药,万一,真如元东所言,是药效比较慢呢?

元东站在厅中央,依旧挣扎道:“大人,我多年救治百姓,无私无畏。这名婴孩重病缠身,我竭尽所能为其治疗,街坊邻居也可佐证。”

方德元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此案情绵复杂,需要更多的证据和目击者证言。书吏,立即传唤村中的其他人来作证。”

书吏应声而出,离开审讯厅去传唤村中其他相关人员。众人在审讯厅内等待,心中忐忑不安。

不久,书吏带着几位村民回到审讯厅,其中包括婴孩周边的街坊和两位熟悉元东的村民。

一个街坊立即上前,恭敬道:“大人,小人姓李,也亲眼见过元东给孩子喂药,而那老者并未参与其中。似乎元东言辞间也颇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