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让元静云在人前出丑,算是小小惩戒,看他将来还有何颜面以学子自居。

众人随后离开学舍,向着诗社的方向走去。季元与富家公子坐在马车内侧,显得从容淡定,元安则陪在元静云身边,坐在外侧,等众人到举办诗社的酒肆门口下车,元安这才凑到元静云耳边道:“静云兄,就算未过入试关,你也不要介怀,只需尽力而为,若是为难,还有我在。”

“嗯,谢过元安兄。”元静云微微颔首。

约一炷香时间,众人来到了诗社的门前。诗社的门口挂着一方青色的匾额,上书“向文诗社”,一种威严和庄重感扑面而来。

季元走在前面,目光扫过匾额上的字迹,不禁微微一笑,显然胸有成竹,元静云则最后走到诗社门前,她也看到了那青色的匾额,上面清秀俊逸的字体流露出一股深邃的文化气息,她心中不禁暗叹这九王爷写的一手好字。

诗社门前摆放着一张书案,文房四宝依次列于其左侧。

“元安兄,这次诗社的题目是什么?”元静云轻声问道。

元安微笑回答:“题目是‘梅花’,九王爷对梅花情有独钟,所以选定了这个题目。”

两人讨论间,一个青衫男子自信满满的站在书案前朗声道:“梅花鲜艳傲冬寒,才子佳人同谱篇。飘零一片情长在,绽放心间永不变。”

“丙等。”一个头戴玉冠的中年男子朗声高呼,右手执笔在书案上的白纸上记上了刚刚颂诗者的姓名与等次。

“那头戴白玉冠的男子便是这入门试的考官吗?”元静云朝身边元安问道。

“嗯,此人是并州董氏贤才,董厚灵。二甲同进士出身,从四品下国子监司业,这次是随九王爷出行来此,能得其品评,实属幸事。”元安小声道。

诗社前学子依次作诗,不多会就轮到了元静云一行人,安如玉率先出列,单手执扇高声颂道:“董氏有子才绝伦,文字妙品称英才。名誉显赫学声响,犹如梅下真君子。”

元静云听得直皱眉,哪怕她不精诗文,也能听得出这是妥妥的在拍马屁,转头看向董厚灵,只见其亦是紧皱起眉,随即在安如玉的名字上花了一个重重的叉,可谓是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身旁人不禁哄堂大笑,安如玉顿时脸色涨红,气急败坏的指向一旁也在掩嘴偷笑的元静云怒道:“你凭什么笑!”

被男子突然推到人前,元静云有些愣住,随即畅快大笑,她并不是个容易怯弱的人,立刻反驳道:“笑?我笑什么?我只是觉得方才小郎的诗很有趣罢了。”

众人听到她这么说,纷纷掩嘴偷笑,哄堂大笑声更显热闹了。

见此安如玉的男子更是气得脸色发青,怒视着元静云,但又不敢发作,毕竟众目睽睽之下,他一个衣着富贵的学子,怎能与一个身着麻布的贱民发生争吵。

董厚灵则在一旁冷漠地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冷笑。他向来不喜欢安如玉这种好高骛远,自以为是的人,现在看到他被元静云反唇相讥,心里竟然有些痛快。

而元安看到他竟想以此等低劣手段博取王府看重,心中更是后悔与之同行。

在众人的注视下,安如玉终究没有再出声,恨恨地咬牙切齿。他原想来诗社发挥一下才华,增添几分声名,没想到却在这里丢了脸,这让他心中充满了憋闷和愤怒。

他只能气急败坏地指着元静云道:“你可敢上前作诗一首,怕是连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元静云听得那安如玉对她发难,却没有丝毫畏惧,她身躯微微一挺,目光坚定,轻笑一声,反驳道:“小人伎俩真是多,面具簇新掩卑鄙。若论品行真君子,不及梅花朵朵香。”众人见元静云穿着,原以为只是季元几人的侍从,却不想言辞锋锐,直指安如玉的攀附之心。众人闻言不由得一阵哗然,有人不禁为元静云的才情折服。

“妙啊,”元安不仅赞道:“对仗虽稍显不工整,然意境着实妙得很!”

“元静云,甲等。”不等众人反应,一旁的董厚灵的声音再次响起。

“凭什么!他这首诗哪里称得上甲等!我瞧你这董氏贤才之名也不过徒有虚名!”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安如玉口不择言道。

季元连忙上前,欲拉住安如玉,然却晚了一步,董厚灵面无表情地说道:“就凭,他诗中梅花傲岸之风骨。”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众矢之的

"黄口孺子, 好大的口气!”人群中走出一个男子,正是穆向文。他身着一袭朱色锦袍,衣袂飘逸,品貌非凡, 他的衣着考究华贵, 丝毫不掩饰他身份的尊贵。朱色锦袍上绣着精致的金线,衣袖上缀满华丽的玉扣, 头戴宝石玉冠, 身佩金鳞玉带, 手持一把玉质的折扇, 扇面绘有精美的梅花图案, 显得格外雅致, 宛如一枝高贵的兰花,尽显贵族的尊贵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