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们都是听着田大妈说的, 但是不搭腔。

田大妈就不一样了, 她家自从跟拐子买孩子的事情以后, 就有点破罐子破摔了。反正地里收成好不好的,最后都会被当初给彩礼的那户人家搬走。是的, 由于他们家一直也没有把彩礼还给人家,那户人家到现在还隔三差五地上小堰大队来搬东西。而正是因为这样,田大妈家真是更加变本加厉的摆烂,现在是连自留地都不好好拾掇了。

她家现在是家里粮食没了就跟大队借。反正这两年收成好,大队里面有余粮,一些家里劳动力不足要借粮的,也会适当的借一点,当然也是有定量的,不可能说给你无休止的借。大队的定量借完了,田大妈就跑去隔壁大队找胡招娣要钱要粮食,母女俩少不得一番骂战,甚至打起来也是有的,但是最后多多少少的,田大妈总是会要到一些的。

没办法,现在胡招娣日子过得还不错,倒是比从前更要脸面一些。

总之田大妈两口子现在就是各种的摆烂,只等着给胡来娣找个婆家,再好好地收一笔彩礼钱了。不过这俩人倒是过继个儿子的心思还没死,成天地到处打听有没有人家生多了儿子不要的,就指望着回头嫁了胡来娣,然后拿着这笔钱,再好好地养一个儿子。

他们这种操作其实村里人都不太看得懂,哪怕是好好地给胡来娣招个女婿呢,以后养老也能有个依靠呀,但是他们不,他们一心就想要养个儿子,哪怕不是自己亲生,哪怕这个所谓的儿子连个影儿都还没有。

有人背后闲话说嘴,自然也有人羡慕。

村里不少人都感慨啊,这换了几年前,谁能想到江絮能这么出息?要知道,从前他们可没少背后笑话项春兰,都说她是脑子有坑的,不疼儿子,倒是把个闺女宠上天,宠得又娇气又作的,还花钱供着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最后也没考上罐头厂,甚至还被上门说亲的人给甩了……总之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宠来宠去宠出了个笑话。

但是现在回过头看,人家哪里是笑话啊,自己才是笑话呢。

别说他们小堰大队了,就是这十里八乡的,甭管是小子还是闺女,还有人能比江絮更出息吗?

供销社采购员干得好,据说年年采购物资量排第一,甚至就连县里的采购员都要跟她打关系弄物资。科学种地搞得更好,不但公社表彰,县里市里的表彰更是不知道拿了多少回了。还有,对象找得也好,省军区最年轻的团级干部,相貌好,前途好,还是首都人,这四舍五入,江絮就相当于嫁到首都去了哎。

当然,其实最最让大家羡慕的是,部队还给安排工作,然后江絮那个供销社的工作就留在家里给了兄弟。

一个正式的工作啊!

一个供销社的正式工作啊!

这就相当于给家里留了一份可以继承的财产了。

别说家里是不是要拿钱出来买这个工作,就算是给钱,这也是很值的,这种工作可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的。

所以说,这闺女出息了,可很是不止她自己过得好,家里人也能跟着沾光啊!

这两年江老二家日子过得多红火,大家都可是看在眼里的,没见就连原先一声不吭没什么存在感的于盼弟,说话做事的飒爽多了嘛,这都是家里日子过的好给的底气啊!

尤其是那些从前跟江柳一起上工干活的,或者是年纪差不多一起长大的,真是羡慕江柳羡慕得眼睛都要红了。

都是一起土里刨食的,这小子怎么就能运道这么好,一下子鲤鱼跃龙门,要去供销社上班吃商品粮了?

他们不禁纷纷地都把注意力给到了家里的妹妹或者是闺女,就盼着自家也能出一个出息的妹妹或者是闺女,带着一家人改换门庭。

可以说,因为江絮,小堰大队甚至是附近好些个大队重男轻女的风气都减弱了不少。

虽然大部分人依旧是更重视男娃,但是对女娃也不会再像从前那么苛刻,甚至是有些读书好的,家里也都咬咬牙给供着上了初中甚至是高中,就盼着她们也能跟江絮似的有出息了,也能帮衬帮衬家里。

别说,就因为这个,等到两年后恢复高考,真是有几个女娃考上了大学,真真正正地改变了命运。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回到元旦前这一天。

秦敛带着翁鹏飞和康正青在布置招待所的房间,三个大男人吹了好些的红气球拿绳子挂在房间的各处,又拿专门请军区的巧手嫂子剪的大红喜字和窗花,用浆糊贴在门上、墙上还有窗上。

康正青一不小心吹破了个气球,忍不住说:“早知道带几个小兵来了,要不然,请几个嫂子来也成啊,咱们这粗手粗脚的,搞到什么时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