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舅妈大概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了,说:“你们如果真是想买这个房子,价格咱们再跟对方商量商量,钱要是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一些,可以先借你们的。”

江絮点点头:“就这个房子了,您帮着再跟对方杀杀价,七千以内都没有问题。”

她笑道:“买房子的钱我们是够的,回头修房子要是不够钱了,再找您借。”

苏大舅妈诧异道:“你们小两口还挺能攒钱的。”

他们小两口都有工作,秦敛工资还不低,按理一年收入确实是不错,不过小年轻嘛,穿衣打扮上要花钱,吃喝上也不会将就,按理一年花用也是不少的,所以听说他们攒的钱能够买房子,苏大舅妈还是有些惊讶的。

江絮倒是没否认。

其实别说买这个房子了,就算是再买几个房子的钱,她也是有的。

毕竟,别看他们家平时吃用都不错,但其实他们家支出不多的,毕竟吃喝上大部分都是蚂蚁空间里倒腾出来的,根本就花不了几个钱。再加上这几年,她时不时地就找机会把蚂蚁空间里面的东西“变现”,在这个人均收入不上百的年代,她的存款已经达到了六位数。

当然,这些钱现在肯定是不能放在明面上的,她甚至都没敢把钱都存银行,而是直接放在了空间仓库里。

不然的话秦敛怕是就要被纪检部门给盯上了。

明面上他俩现在的存款大概是八千左右,这个秦敛也是知道的。所以其实房子的价格要是能压到七千以下,他们买完房子,修葺的钱也是够的。

至于后面的,等政策放开,江絮准备给临街的房子弄成铺面,直接搞个生鲜超市,到时候钱就能过明路了。

等钱过了明路,江絮准备请苏大舅妈再帮她找找房子。

她也不是什么雄心壮志的人,虽说接下来的几十年,是传说中猪都能起飞的风口,但是江絮可从来没想过,拼事业做首富什么的,她只想舒坦地过日子。再说,她虽然多活了一辈子,可上辈子她也就是做过一些小生意,后面还是运气好碰上拆迁,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她自觉不是什么做大生意的料子,所以想来想去,最简单的法子就是买房。

几十年后某水果台的知名主持人,不就是靠着买首都房成为有名的富婆的嘛。

江絮倒也不想靠着买房子致富,但是当个普普通通的包租婆,她还是很乐意的。

苏大舅妈见秦敛也没有异议,想着他们小两口手里看来是真有这么多钱,于是就风风火火地帮着联络了起来。

她心里也是叹息啊,之前秦敛结婚的时候,他们还担心娶个农村姑娘会影响秦敛的仕途呢,哪知道这一恢复高考,江絮就考上了最高学府,有个这样家世清白的大学生做媳妇儿,现在看,对秦敛来说不但不是减分项,反倒还是加分项了。

更别说,从这次买房子就能看出来了,江絮瞧着娇气,但分明掌家也是挺有一手的,不然俩人年纪轻轻的,哪能攒下这么多钱?

就算是有长辈贴补的,可瞧瞧首都那些高门大户里面,几年时间就把长辈贴补的钱花得精光的也不是没有。

其实就说她自己吧,两个大的都已经结婚生子了,当初挑儿媳妇,她也是费了不少心思精挑细选的,但是跟江絮一比,还真是不如人家小姑娘有成算。

苏大舅妈唏嘘感叹着,倒是很快跟房子的主人谈好了价钱,直接给价钱杀到了六千二。

也是对方急着想把房子卖了搬去外地,加上这年头买房子的人确实是不多,虽然跟心理价位差了一大截,还是咬咬牙卖了。所幸江絮这边给钱也给得痛快,双方倒是皆大欢喜。

办完房子过户手续后不久,也就到了开学的日子。

江絮倒没有一大早就去报名,总归就是在首都,苏老爷子还给他们派了车,所以他们是等吃过午饭后才过去的,正好避开高峰期。

江絮读的是中文系,是的,她压根没想过读未来会很吃香的金融或者计算机,就是农业类的也没考虑过,她选了文科读了个中文,准备以后找个小杂志社当个混日子的小编辑。

没想过当作家,写作太辛苦了,高考写几百字小作文已经是她的极限,她可不想吃码字的苦,那跟种地有什么区别?

这年月大家都是很积极的,尤其是第一年恢复高考,能考上大学尤其是能考上首都大学,哪个人不兴奋到恨不得天一亮就跑到学校报到?

也正因此,等江絮过去报到的时候,整个中文系还没报到的总共也就剩小猫三两只,而且,据说其他几个都是家离得特别远,火车大概要夜里才能到首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