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家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坚定地迈出了改开的脚步, 社会风气也明显不同了。

就在去年九月份,江絮买下了附近一个靠着街道的院子, 直接给果蔬生鲜超市搬了过去, 同时雇佣了几个退伍军人帮忙看店, 算是把果蔬店的事情全部都脱手了出来。

而他们班也成了首都大学这一届学生中的异类, 毕竟他们可是中文系的, 居然在校期间一个个搞副业搞得比学经济的那些人还要上头, 一个班级,足足弄出了十几家店不说,甚至还注册了商标。

就离谱。

搞得经济系的教授都时常跑到中文系来跟他们探讨经济政策,没办法, 他们自己开店的嘛, 肯定要关注经济政策和形势的,而且这种结合实践经验的关注,有时候比经济系的学生照本宣科地学习理论知识反倒还要深刻一点。

而且, 因为果蔬店的启发, 不少同学举一反三开辟了其他的副业, 像是餐饮店、修理铺、照相店等等, 简直不一而足, 搞得整个班级比经济系还像经济系。

当然, 这个事情其实受到了中文系一些比较清高的教授的批判的, 认为他们学中文的,每天被诗词歌赋熏陶着, 居然还整天蝇营狗苟地钻到铜钱眼里去,简直是有愧读的那些书。

不过这只是个别的。

毕竟诗词歌赋是美,但是过日子也同样重要,而且,他们班的人,真的是肉眼可见的富裕啊!

单单富裕这一点,就够羡煞旁人的了。

更何况,其实从学业上来说,他们班也一点都没有掉队。

就说第一个开果蔬店的江絮吧,虽然外面的生意摊子听说是越铺越大,但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是非常稳定的,稳定地保持全年级第一。

他们班的综合成绩在全系来说也是名列前茅的。

学习和挣钱两不误,他们这些做老师的都未必做得到,又哪里还有立场对他们挑三拣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