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顶着江家好儿郎、大孝子名头的江凌,开始游走于各个工厂以及职工大院了,以各种‘巧合’结实了江颜写给他的人脉。

最先接触的就是袜子厂。

气象预报今年冬天北方寒流会比以往更加凌冽,他们位处中部地区,气候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过冬的棉袜订单量大增,厂里库存没有及时补充,一时间棉线原料供应不足,但是订单销售部却已经接了,生产车间的主任正焦头烂额四处调原料呢,江凌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对方的燃眉之急。

原料的来路当然是通过谢鸣贺的人脉,从南方调过来的。

纵使谢鸣贺黑市开的再大,但是跟国营厂子做买卖还是头一回。当初听到江凌的计划时,说没被他的话吓一跳那是假的,但风险跟利益是并存的,谁不馋国营厂子啊?

如果就此跟袜子厂搭上关系,往后就是光从外头调原料回来的利润,都比他在黑市累死累活零零散散地卖货,要赚钱稳定的多,毕竟国营厂子进货可不是他们那些小打小闹能比的。

他货源不缺,但是销路一直是个问题。

像这次300台收音机赚的利润,他谢鸣贺也不是时时都有的,大多的百货都是一块两块的利润,少的几毛几分都有,况且这回要不是正好遇到会修机器的江凌,别说赚钱了,就是亏本都不止两万。

于是谢鸣贺犹豫的时间都没有,当即就拍板跟江凌定下了合作协议。

利润依旧是五五分。

江凌负责搞定袜子厂的车间主任,跟对方签订合作,最后的货源跟物流则是谢鸣贺负责。

黑市里流通的东西不问出处,只要你能吃下要多少有多少。

虽然头一批棉线袜子厂没要多少,但是谢鸣贺给调的依旧是最好的货,为的就是以后能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