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颜的父母原本想让女儿就近在首都周边寻个农村插队,闺女长得太漂亮不放在身边不放心。但原主有自己的抱负,坚持要去更远的地方做建设。

其实七五年已经没什么人喊着口号期盼下乡了,大家都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下乡不仅累得要死要活,还吃不饱穿不暖,宁愿赖在城里做街溜子。但原主却一再坚持,家里人拗不过她,最终给申请了新安省的插队,想着南方水土好,物产又丰富,应该能吃得饱。

像江父江母这般想的人不少,因此来这边的知青很多,前几年间光是泸水县接收的知青一个季度就有两茬。

可来了这边才知道,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全国的农村都一样,哪里都穷。

新安省冬天的确没有北方冷,但是这边没有炕啊,建房子也不垒火墙,外头多少度屋里就有多少度,一刮风下雪就湿冷湿冷的,冻得骨头都生疼,夏天更是一直顶着太阳晒,温度高的时候能达到四十度,要是沿海地区有海风还能好受些。

山里河里物产是丰富,但那是公家的,除了一年两次的集体捕捞,根本不给私人弄。地里的收成减掉要交的公粮,余下的本地农家都不够吃,还得去城里换了更便宜的粗粮才能勉强吃得饱,更别说体力跟不上,农活又干的一塌糊涂的城里孩子了,一天干的公分能换三四个手指长的红薯就算好的了,想在这里吃饱除了心思活泛,就全靠家里接济。

江家的条件在首都算是差的,虽是双职工家庭,但干的都是体力活,江母怀江颜的时候因为劳累落下了病根,需要常年吃药,岗位虽换了个轻省的,但工资也比原先少了三分之一。因此家里条件很是拮据,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咬咬牙拿了不少压箱底的钱票让闺女一起带下乡。

叮嘱闺女在村里安顿好后,去镇上的供销社多置办些吃用。

下乡后的第一个休息日,原主就搭着村里的牛车去了镇上。

而这天也是江颜声名狼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