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彪悍红楼 未名月下 877 字 2个月前

皇家是扫去阴霾重新回到正轨, 佛门是口碑丧尽江河日下, 两者之间的对比成为京城的热议话题。

皇家没有阻止民间言论的想法, 反正倒霉的不是自己, 几位高僧倒是联手弹压了几次, 在佛门公信力持续走低的当下, 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

皇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牟尼院大火扑灭以后, 他派五城步军清理火场, 随即宣布取消牟尼院的寺院资格, 收回了他们长期占据的大片耕地,将之低价卖给周边田地不足的农户。

朝廷此举得到了京城大多数百姓的支持, 皇上见民心可用,在腊月前,向全天下颁布了寺院所属田地的征税令以及佃租限制令。

往后所有寺院道观和各类法寺都要按土地面积纳税,并规定向佃户收取的地租不得超过税前三成,否则就要没收土地以示惩戒。

这道律令引来宗教团体的极大不满,想要鼓动信众抗令, 却发现没多少人听他们的。

少数中毒颇深的人,在官府公布出寺院占有的田产数量时也沉默了, 他们这些穷光蛋每年还要纳税服劳役呢, 一群出家人凭什么腰缠万贯享用信众供养。

对宗教的税收改革并未掀起多少波澜, 很多寺院见势不可违, 又不想纳那么多税,就开始暗中出手耕地。

到官府更名所有权时才被通知, 朝廷早有谕令下达,寺院的田地只能出售给耕地不足的农户,其他人想买也行,每亩地朝廷要征收五十两的额外税金。

意识到朝廷是铁了心要整顿这些出家人,还在观望的人全都撤了,生怕牵扯过深成为下一个被整顿的对象。

朝廷如今兵强马壮,国力强大,南增国土,北抗罗刹,沿海把倭寇打得再不敢登岸,如此强势的朝廷别说国外了,国内诸多势力同样不敢招惹,否则哪天被灭了都没处说理去。

自打皇上和太子除服,紫禁城就开始粉刷修缮,为皇上登基后的第一次宫宴做准备。

黛玉进宫请安过几次,每次出来都觉得喉咙和眼睛不舒服,见宫里的人神色如常,她也不好多问,年前事多忙碌,转头就把这件事忘了。

司徒澈处于半休养中,军械司恢复了正常生产速度,还能腾出手来帮忙制作吹风机,不用他再时刻盯着,几天去一次就行,大部分时间都窝在王府里画修仙传。

黛玉也不想大冬天到处跑,就让风扇作坊和琉璃作坊把账册和管账的人送到府里,她带人盘过账,再到两个库房清点一下就行了。

同几位账房先生闲聊时她才知道,宫里修缮需要用到大量朱砂,导致全国朱砂价格都涨了一成有余。

黛玉突然想起上辈子曾看到网上有人讨论,为何每个王朝末期皇帝的子嗣会越来越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近亲通婚和宫斗是最主要因素。

还有人说皇宫建筑含有大量朱砂,朱砂里的汞挥发出来,会导致宫里的人慢性汞中毒,因此影响了皇帝的寿命和生育能力。

也有人反驳说朱砂中的汞要加热到三百度以上才能释放出来,正常情况下是完全无毒的,双方各持一词,吵了能有几百楼。

当时黛玉只扫过一眼就算了,紫禁城又不是她能住的地方,朱砂那么贵,以她的财力想中毒都没那个福气。

如今虽然也不归她住,可里面住着小老公的祖母父亲和大哥,而且前几次进宫她确实有些不舒服,万一真的有毒,她要怎么才能提醒他们?

黛玉正纠结这件事,伍宏就回报了合卺酒被人下毒的调查结果,大婚当天用的酒茶和熏香等物都是从内务府送过来的,进府前就被人动了手脚。

当天来参加喜宴的人用的也是这些,剩下的还在库房存着,家里从大婚过后就没用过内务府送来的东西,动手脚的人可能是察觉到这招没用,年前送来的东西就没再加作料了。

司徒澈叩着桌子沉吟道,“也可能是父亲从吴家查到了主使者,早就把人控制住了,吴天佑至今还没从西北回来,这件事如何处理要看父亲的意思,我们顾好自家就行了。

黛玉担忧道,“也不知太子妃家里如何了,那起想使坏的东西要是把药泼到院子里,或是涂在墙上可如何是好?

司徒澈笑道,“院子又没封起来,有多少毒风吹吹也就散了,弄到屋里花花和叶子肯定能闻出来,有什么好担心的。

黛玉也笑了起来,把对宫里的担心放下大半,古代的房子封闭性差,即便装修时有些污染一段时间也散了,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清点完皇家作坊的账目,黛玉开始查看自家几处产业的收入,夏长史是个极能干的人,把账目打理得清清楚楚,对外年礼应酬也做得一丝不乱,不用她和司徒澈操半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