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如今英国公与成国公皆已成老将,这二位正值壮年,以后御北敌、控沙场之事,更多依靠他们二位呢!”

虽然事情还并未发生,可是一想到那样的情形,大臣们就觉得接受不了,如此肱骨折损了,大明对蒙古势力,胜算更小了。

已经有暴怒的武将忍不住道:

“这都是那阉狗干的好事!若不是他撤军时胡乱指挥,却对后方瓦剌军情丝毫不知,何至于二位将军毫无准备地应敌,最后全军覆没?”

一句话,瞬间将武将们的怒火给挑了起来。

明朝有太监建军制度,太监平日里不在行伍中待着,出征时,便要代表皇帝和朝廷来监军。可太监大多是不通文墨之人,先前都是干着伺候人的活计的,突然参与到兵政之事中,便是外行指导内行,没少让大大小小的将领们受气。

比如之前提到的郭敬,若不是他胡乱指挥,阳和之战也不会败得如此惨烈,可他自己却躲在草丛中逃脱了,让守城的将士们送了命。

“阉狗不除,大明难兴!”

“奸宦误事!奸宦误国啊!”

“这三千营折损如此严重的话,想要重建,怕也是难复精兵能将之荣光与强悍了,太宗皇帝一手创立的三大营,一下子折了一个腿!”

“王阉狗!你如何去面见太宗皇帝!如何去见仁宗宣宗二位先皇?!”

这话是借着骂王振的名头,指桑骂槐地指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