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前面天幕说的南宋之类的,赵匡胤心头不详的预感,就越来越浓重,真想知道后世的子孙们,怎么会如此窝囊的!

其他帝王们也惊奇不已,嬴政嫌弃道:后世各朝帝王们,都是如此无用吗?

刘彻气急了:打了胜仗还认怂?这是哪门子道理?

李世民也表示不解,倒是朱元璋思索道:难道这清,便是取明而代之的王朝?既然明是最后一个汉家天下,那这清必然如蒙元一般,为外族入主中原,不知是何方势力?

想到自己曾经在蒙元统治下生活时,所见过的民间疾苦,朱元璋浑身的血都要烧起来了,这是他决不能接受的事!一个蒙元,已经将中原大地蹂躏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再来一个外族王朝,中原之地的汉人,还不知道要过上什么炼狱般的苦日子!

思及此,朱元璋不由得紧紧握拳,既然土木堡之变,是整个大明国运腰斩的转折点,那他不仅要把这转折点给扭败为胜,还要整肃大明朝野,令四海邦国臣服,谁也不敢再犯中华国土!

【事实上,这时候的瓦剌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只要死死地围困住明军,他们也能获得胜利,毕竟距离仅二十里的怀来城,也已经被瓦剌另一支军队占领,对明军主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在如此占优势的情况下,瓦剌军说要和谈,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八月十五,瓦剌派人来议和,朱祁镇欣喜若狂,立马就让曹鼐起草了诏书,并派了两个通事(即翻译),火吉与马亮跟着瓦剌使者回去。待瓦剌为了展示和谈诚意,将追击大军后撤,让出了水源永定河——当时也称桑干河,王振立马下令移营就水。真是别人弄了笼套,他就迫不及待地往里面钻了。兵卒们□□渴和恐慌折磨了那么久,得了命令就不要命地冲向河边,一时之间混乱失序,与其说是一支军队,不如说是一群被饥饿和口渴折磨疯了的难民。史载“回旋之间,行列已乱,争先奔进,势莫能止”。④】

至此,李世民、赵匡胤已然目瞪口呆,煌煌大军二十万,竟然如此容易击溃?

刘彻连骂都懒得骂了,心中只想着他的卫青和霍去病,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尤其霍去病,能带兵奔袭几百里突袭敌军,先前只觉得甚为勇猛奇智,此时看来,属实是天降武曲星了。

张辅、朱勇、吴克忠吴克勤等将帅,此时已经是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事情比他们想象的简单多了,瓦剌人只是诈和,然后后撤,就将明军引入了彀中。任何一个经历过战事的人,哪怕只是一个百夫长,在此时也得怀疑一下,瓦剌人的用心,没想到他们的皇帝是怀疑都没有怀疑过,直接大喜过望地接受了对方的求和!

正如天幕所说,他们的皇帝朱祁镇,实在是太过于普信了,真觉得也先看到他,就会毫无条件地求和投降吗?未免把打仗这事,看得太过儿戏了!

薛绶愤愤道:“若是此次出征,陛下依旧如此一意孤行,我拼了老命也要拦住他!大不了……大不了就是个死!反正天幕断言,我会死在此次出征时。”

第21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21)

几人听后,无一人反对,且十分认同。

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时,哪怕冒着背上忤逆犯上的罪名的危险,他们也会挟持住皇帝,不会让他一意孤行,将所有人送进鬼门关的。大不了就是个死嘛!

想到三大营的主力,就那样全葬送在了土木堡,几个陪着三大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永乐老臣,光是听到天幕的描述,便感觉心在滴血一般。

【明军南行了三四里,才靠近水源,瓦剌军就突然折返过来了。一开始时,明军还以为是身着明盔明甲的友军来相迎,便没有做好迎敌的准备。结果瓦剌军骑着马,从四面围攻,铁骑进入明军中冲杀,还一边喊:脱掉盔甲丢掉武器的不杀!兵士们惊恐万分,毫无抵抗之意,听到这话,立马纷纷丢盔弃甲;与此同时,埋伏在明军中的内应,如跛儿干,开始助敌杀友,直接用箭射内使黎定……在瓦剌军气势汹汹地冲杀之下,明军四散奔逃,于是瓦剌军对明军进行了单方面的屠杀。许多明军死时,甚至不着寸缕,裸*体而死。】

一席话,描述的场景仿佛就在众人眼前,大家都面露哀戚悲愤之色:我大明军,在最后关头,竟然如待宰的牛羊一般!在瓦剌人的铁骑之下,毫无抵抗之力!作为大明精锐军,他们何至于沦落到此!何至于啊!

本来还有议论之声的广场上,此时寂寂无声,无人想说话。

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纷纷掩面不已,不欲在同僚面前,露出男儿垂泪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