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啸对他们笔记本上的内容没有兴趣,时刻谨记自己是过来给阮柒柒传话的。

陆啸的出现,仿佛给整个实验室的一汪水潭,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潭水泛起了阵阵涟漪。

“呀!是陆同志啊,咱们还在汇总问题,是柒柒有什么事情吗?”

看到陆啸过来,姜兆林有些诧异。

“姜院士,阮小姐让我过来和你们说一声,由于时间原因,每个人最多只能提3个问题,多的阮小姐可能也只回答3个。

所以还要麻烦姜院士在收集问题的时候筛选一下,尽量不要出现重复的问题,至于是不是重复的问题,这个需要你们自己判断。”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让专业的人去做。

听到每个人只有3个问题权限,姜兆林有些遗憾,他们现在每个人起码列了5个问题。

阮柒柒能不能解答只是其次,他们主要是想从阮柒柒这里得到一些新的思路,给他们的研究带来新的生机。

不过,想到他们这么多人,阮柒柒只有一个人,姜兆林也释怀了。

时间的确是不太够。

“行,我知道了,我会和他们说的。”

陆啸点头,转身朝着休息室走回去。

姜兆林则是派人把这个消息快速通知各个项目组。

最后还通知所有项目组派个代表过来,等所有问题都汇总完毕后,他们还得筛选一下,有没有涉及领域重复的问题,筛掉重复的问题,还要用新的问题填补进去。

问题是问不完的,当然是考虑当前最紧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来问了。

第264章 多好的科研苗子啊,她捐了5个亿

怕阮柒柒等太久,姜兆林可以说是用了最快的速度收集并筛选了研究员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

拿到阮柒柒面前的时候,还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阮柒柒也不是干坐在休息室里,聪明的有空的研究员们,已经懂得利用这段等待的时间差来找阮柒柒交流了。

不过,目前比较学术的知识,阮柒柒也只解锁了全息技术,光刻机技术和初级光脑技术。

其他的基本都是一些技艺,对研究所的研究并没有什么关联和帮助。

不过,阮柒柒对这三个领域的知识已经融会贯通,很多时候都能提出一些非常独特的研究角度,很大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灵感和启发。

姜兆林带着问题和研究员们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阮柒柒和其他两个研究员一起讨论问题的场景。

没有面红耳赤,只有研究员们对阮柒柒的欣赏和钦佩。

这么年轻的年纪,知识储备却已经直逼他们这些研究员,可想而知,他们已经能够想象到阮柒柒以后的成就会有多惊人。

阮柒柒可不知道这些研究员的内心活动,拿到姜兆林给的问题合集,粗略了浏览了一遍后,脑子里自动做了一个排序。

根据脑子里的排序,开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和在场的研究员们进行讨论交流。

说了是学术交流会就是交流会,而不是授课会。

这个模式,可以让研究员们可以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将两者之间进行联系起来,原本很多进入死胡同的项目问题,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