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黑羊 天良永动机 866 字 2个月前

明月锋吃一口煎饺,便合上食盒,说:“我其实不太在意钱的事情,我想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

“这就要从你爸妈的家庭讲起,会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印诚久说。

“我们回家聊吧。”明月锋站起身,“这里蚊子太多了。”

楚悠和印诚久对视一眼,两人皆有些意外,明月锋似乎没有想象之中的伤心欲绝,这孩子出奇的冷静。

回去的路上所有人都很安静,明月锋在想事情,印寒本就话少,楚悠和印诚久不敢说话。

进了家门,楚悠说:“寒寒把你们放学遇到的事情跟我们说过了,那个男人名叫林子利,是你母亲的二弟,你还有个大舅,叫林子胜。”

“他说我爸忽悠我妈私奔,弄了不少钱。”明月锋说。

“确实是私奔了,而且使用了不太光彩的手段。”印诚久说,他坐在沙发上,拍拍身边的软垫,“来,坐这里。”

明月锋依言坐过去,将食盒放在腿上,打算一边吃一边听故事。

看着明月锋感兴趣的眼神,印诚久不由得笑起来:“你一点都不伤心吗?”

“有点伤心。”明月锋说,“我之前想过是不是我父母去世了,你们不敢跟我讲,一直想方设法骗我,我猜对了。”他吃一口煎饺,“可能是时间太久,我不是很伤心,感觉像解脱。我终于不用每天睡前猜测我爸妈在哪,什么时候给我打电话,他们还爱不爱我。”

“相信我,你爸妈永远是最爱你的人。”楚悠说,“他们为你考虑了方方面面,甚至每年做一次财产分配公证。”

“这就有点吓人了。”明月锋说。

印诚久想起老友宛如被害妄想症的怪异行为,忍不住轻笑:“这和你爸爸的经历有关,他曾经有个弟弟,抑郁症跳楼死了,他就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母亲逼死。”

明月锋捏起一块绿豆芝麻饼,端正地坐好,示意印诚久继续说。

“故事就从明室辉的童年时期讲起吧。”印诚久说,“你父亲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行事果决、斤斤计较,又有点神经质,但他绝对是爱你的,非常爱你。”

第26章 尘封往事

“我和明室辉是邻居,我们都是浙江丽水人。你们历史课上教过,六十年代有一段特殊时期,生活非常艰难。那时候物资匮乏,吃不起鸡蛋和肉,明室辉经常带着我去小河边摸鱼。”印诚久将抱枕扒拉进怀里,“他年纪小,大队管不了他,他就抱着一筐鱼偷偷摸摸地换铅笔和纸,也会用鱼泡磨成胶做手工。后来开放高考,我们俩一起上了高中,又一起考上大学。”

“你爸爸家条件比我家强,你奶奶战乱时期投奔了教会,在教会办学,教人识字,开放高考后,她被提拔为中学副校长。但你奶奶对你爸爸远赴北京读书非常不满,她觉得你爸爸故意远离她,不想养她。”印诚久说,“这件事涉及到你奶奶的心结,你爸爸上面有两个早夭的哥哥,在那个多子多福的年代,你奶奶被村里人戳着脊梁骨骂绝户命,于是她把你爸爸当做救命稻草,生怕你爸爸不要她。”

“你爸爸来北京上学,你奶奶不给生活费,他兜里没有一分钱。我一个月六块钱生活费,分给你爸爸三块,我们俩天天在食堂吃清水挂面,没有半点儿油水,吃得跟瘦猴似的。”印诚久眯起眼睛,回忆过往,既想笑又觉得辛苦,“你爸脑子活,吃了一个学期的挂面,实在受不了,要出校门摆摊卖些小玩意儿。他白天上课,晚上去河里薅点苇叶编蛐蛐和青蛙,拉着我去城里的小学门口摆摊卖货,一个一分钱。”

“我们第一个晚上卖了二十三个,两毛三分钱,我们连续卖了一个星期,买了两个大肘子,恨不得连骨头都磨成粉兑水喝。”印诚久抿一口茶水,“你爸爸注意到有钱人家的小姑娘流行玩塑料小人,就国外那种洋娃娃,他就想到了他会用鱼鳔做胶水。于是天天跑去菜市场,守着人家鱼贩子,花钱买鱼鳔回来,又捡点别人不要的破布头,缝缝补补做了几件小衣服,提着去小学门口卖。我真没想到他能揽着活,而且人家小姑娘出大价钱,要定制小衣服。”

“八十年代,没人知道定制是什么意思,他就已经开始做了。等到大三,他从洋娃娃穿的小衣服做到大人穿的衣服,虽然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倒成了个远近闻名的裁缝。北京当官的比经商的多,各家夫人太太都想找他定制裙子。”印诚久感叹,“经过三年的努力,你爸爸兜里已经积攒了充裕的资金,打算大展宏图,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你妈妈。你妈妈考上了大学,但没钱交学费,捧着录取通知书,坐在学校门口乞讨。你爸瞧见校门口的你妈觉得可怜,就问她会不会踩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