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思忖再三我把手机伸到赵非凡面前,说,云总的,估计是打你电话不通,打我这儿了。

赵非凡垂眼看了手机一会儿,从我手里接过了电话。

没有争执,没有吵架,他只是靠在车窗上沉默地听着云想涛说话。就这样直到出租车停在集团楼下,赵非凡才低低地开了口——

“想涛,你这么做,不怕有朝一日把自己搭进去吗?”

门厅的灯今夜大概是坏了,一闪一闪的,昏暗中赵非凡的侧脸布满疲惫,疲惫中还带着三分愤懑,三分恳求。

那天晚上我俩都没回,在办公室里一个睡沙发一个睡行军床。赵非凡一晚上烙饼似的来回翻,最后轻声问:“苏老师,你睡着了吗?”

我睡眼朦胧地应:“没。”

“想涛今晚跟我解释来着,他也看到了有人号召粉丝去举报刘言,听说了刘言融资不顺。但他说,在他们平台上跟刘言相关的内容,他能做主处罚的都处罚了,该删删,该封号封号。但后续再蔓延到其他平台的言论,他真的无能为力。”

“……”

“我是在很多事上跟他观点不同,但你说刘言的事发酵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想涛的责任吗?似乎也不是。谣不是他造的,造谣的营销号也不是他的,后续越来越夸张的谩骂、网暴甚至举报,也不是他做的,可我就是……怎么迈不过这个坎。”

“……”

我没吭声。我想说非凡老师啊,是,云想涛不是始作俑者,可他事前没有默许吗?他事后有及时处理吗?小葵说得没错,作为“争流计划”的负责人,他权责重大,他的沉默就已经代表了他的态度。

他是引起风暴的、蝴蝶扇动翅膀带起的第一缕风,是引起雪崩的,山顶滑落的第一粒雪。他在整个事件中狠狠分得一杯流量的羹。而今天的删帖、封号和告诫,并不是源自善良与补救,而是因为事情闹大了,超出他能控制的范围,他是怕了,他不是无辜。

可是我太困了,身体和嘴巴都不受控制地倒向困倦的深渊。彻底睡着前,听到非凡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是,苏老师,我甚至不知道,我跟想涛要怎么收场。

20.

有时候,人不经意说的话往往会一语成谶。赵非凡质问云想涛怕不怕把自己搭进去,这话出口没到一个礼拜,火就真烧到云想涛自己身上了。

还是一个周五的下午,网上又有人投放了一条重磅炸弹,直指网络平台养蛊营销号,纵容造谣。

证据,是一条群聊记录截图。群聊里有个营销号主理人称,他们跟善友大健康聊过合作,但善友大健康拒绝了,说公司没有宣传需求。那人得意洋洋地说,“他们没有需求,我们就给他创造需求,黑的红的都能创造”——光他手里就有好几个自媒体账号,一半造谣刘言,一半力挺刘言,一鱼两吃,两头流量都占了一波。

下面一排溜羡慕嫉妒的言论。有人说,“老哥厉害啊,好话赖话都让你说了”,有人说,“多亏老哥引爆这次话题,我们也迅速跟进了”;还有人打听这一波操作下来,他们到底获得多少流量,涨了多少粉。

聊天记录的最后一行,俨然是运营大师云想涛。他只简简单单回了一个数字:6.

这群聊显然是个工作群,虽然群名称被人打了码,但发言人的群名都是营销号名+昵称。业内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就是云想涛他们公司“争流计划”那些号,那些人。

刘言毕竟在圈里摸爬滚打混了二十多年,人缘不错,善友大健康又是众人瞩目的明星公司,造谣风波纷纷扰扰折腾了快一个月,惹得大家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这天下午,舆论迅速翻转,五成骂营销号无良,三成骂跟风网友平庸之恶,剩下两成,则事后诸葛亮声称“早就知道是谣言”。

而舆论的吊诡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网暴奔流将流向何方。到下午四点多,声讨的火力逐渐集中到了云想涛头上——作为“争流计划”的负责人,他明明就在工作群里,目睹了营销号对刘言的围剿,他为什么不及时阻止造谣、删除谣帖?他监管不严,他三观不正,他有利益输送,他和那些直接造谣的营销号一样,是杀人于无形的刽子手!

吃了一圈瓜的小葵扔下手机,说,该!

然而毕竟是合作方领导,以这样的方式上热搜,大家吃瓜之余还有些唏嘘。凡姐皱着眉头,“这是有人在搞云想涛吧?看这截图,他的对话框在右边诶,是有人用他的账号截的。”

“……他得罪谁了?谁会搞他啊?”小葵不解。

这范围可就大了去了,或许是想干翻他上位的下属,或许是跟他有竞争关系的平级,甚至友商对手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