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那也是江柳青毕业前最后一次参加活动——给好友去助阵。

十多年前的江柳青和现在区别不大,只是更年轻些。白衬衫,黑裤子,甫一起身,观众席上就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和掌声。在朋友的创业故事里,江柳青起了一点“小小的作用”——给朋友的项目建了个模。因此,在朋友阐述他的项目时,江柳青也上台解释了下模型原理。

他的朋友很懂情怀牌那一套,模拟路演的最后,拿着麦克风深情道:“我这一路创业,离不开江神的帮助,他是我的诤友,军师,以及心理导师。很多次项目推不下去的时刻,都是江神助我扛过去。通宵帮我建模,一遍遍为我加油打气。如果问我坚持下去的理由,实现江神的愿望就是其中之一——江柳青,你的愿望是什么?”

镜头给到江柳青,那是一张百分百不掺水“天之骄子”的脸,因优秀,因顺遂,因被许许多多偏爱和欣赏环绕而意气风发。他无疑是谦逊而和善的,但那种骄傲和松弛感,是他低调也掩不住的。

他含笑配合着好友,“我希望——”

顿一顿,扫视全场,顾盼神飞。我以为他要说一个具体的、关于自己的理想,但是他没有。

“你能成为一个有钱人。”

全场哄笑。

“希望你的项目能够通过市场验证,希望你的商业模式可以复制。”江柳青等大家笑够了才认认真真继续说,“到时候,我就把你的成功经验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名字,同时让所有人知道这个模是我建的。”

观众席上再次传来笑声和掌声,毕竟按秦溯所说,江柳青风头太盛,他的性向全校皆知,而这番话说得又有一丝暧昧,恰到好处地把上价值与表心意中和得浑然天成,令人有点遐想,但又不至于歪到比赛以外的事上去。

镜头定格在江柳青年轻的微笑的脸上,他的手不由自主悄悄攥紧又松开麦克风。他大方得体,眼神热切,我忽然理解了秦溯的迷恋,这样的江柳青这样的瞬间,谁会不爱呢?

那么他全心全意帮助这个“朋友”,他们后来怎样了呢?

看江柳青如今这个窘迫的境地,想来,那位朋友也并没有在他身边,像他曾支持自己那样支持他。他们是决裂了吗?为什么决裂呢?

我越发觉得,江柳青就像一本充满谜题的书,让人忍不住想要猜想,解读下去。而同时,我也遗憾地发现,在这段视频中,根本没有秦溯。无论是在江柳青曾经的世界里,还是在视频拍摄者的视角里。镜头几次从观众席扫过,都没有扫到秦溯的脸,他真的,就是个nobody。

第27章

21.

“人嘛,年轻时太顺,就会高估自己,以为自己的成功都是自己有能耐,别人的失败都是别人不努力。”视频看完了,江柳青收了手机,轻飘飘地说。“我以前花钱挺大手大脚的,还总为情怀买单。因为挣钱太容易,总觉得今天花光了,明天就能挣回来。”

“……”

不提如今的境遇,以前的江柳青的确集中了许多美好品质。他是个有点理想化的人,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事业扶摇直上那些年,没少撒钱资助这个那个的。又兼着性向在这儿摆着,没有结婚的打算,除了给老家父母换了套新房,他从没考虑过置业,而是选择了租房。好地段,好小区,近百平的房子一个人住,一个月租金一万六。

唯一给自己留的后路就是丰厚的商业保险,他说大病得治,治不好也得给父母留点傍身钱,于是又一年划出去好几万。

就这样,等到失业时,他全部身家只有不到二十万。

他说,“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人的成败,努力重要,运气更重要。离开上家公司后,我决定休息一段时间,回归老本行。没想到就休息了三四个个月,正好赶上了老本行周期性低谷,外企成批退出,民企成批倒闭或收缩。”

职场如逆水行舟,月入三万的人可以暂时失业,但不能接受月薪三千,这关口上退了,以后再想要高薪就难上加难。江柳青找不到薪水合适的对口岗位,只好托相熟的朋友介绍几份并不对口的工作过渡,然而眼下经济形势不好,哪个HR招人都谨慎,抛出的问题如出一辙:

为什么履历上有空白期?

你之前有没有这个岗位的工作经验?

你没做过这个工作,为什么开这么高的价?

无论哪个问题,江柳青都无言以对。

就这样一步错步步错,他辗转了好几个不同的行业,多则三四个月,少则不到一个月,换工作的频繁程度甚至让他没法往求职软件上添加新履历。眼瞅着年纪越来越接近35岁,履历上的空白期越来越多,能托人找的工作越来越少,到了今年年初,他在京城寒冷的街头坐了许久,然后走进了招骑手的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