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额娘讲。”胤禛做出了退让。

佟佳氏干脆把胤禛抱到榻上,叫人拿来了玩具放在小桌上给他玩,自己继续和妹妹说话。

“你这故事和原本不一样吧?”佟佳氏记得这本书,文字是好的,但并不容易看,能给这么小的孩子讲,肯定有改动。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做什么的!这可是能吃饭的本子,之前讲这个,险些被小孩们围实了不让走,可惜后面被那些楼里的说书人抄了过去。”这是她早期改的故事了。

佟佳氏感受到了她话语里的飞扬和自信,嘴角也弯了弯,“这倒是值得一听了。”

堂妹的所有资料前几日就递进了宫,她是看过了资料才让堂妹进宫的,一个懂得体恤父母,爱护弟妹的孩子,品性不会差,所以她也不想让这孩子因为流落在外的经历收到排挤。

说书这件事她印象很深刻,这太出乎她的意料了,这是她大家闺秀到皇妃的生涯无法理解的,一般的女孩想要补贴家用,都是想着做刺绣打络子,她倒是剑走偏锋了,真要说编新鲜故事不是比做女红难吗?

“那我简单讲讲吧,原本的故事太复杂了,我就按我的理解梳理了故事,这本书从唐时泾河龙王误了降雨开始,导致唐太宗梦入地府,开始尊崇佛教,然后要俗名江流儿的玄奘法师去求取大乘真经,路上玄奘法师有了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石猴做徒弟……”

胤禛手里的玩具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他刚刚足四岁虚五岁,只简单让太监谙达带着认了字,还没到康熙规定正式开蒙的六岁,本就读不下那些大部头,这时候听见言语如此简练的故事,难免新鲜。

佟佳氏看见了,不动声色的替他追问细节,佟珍瑶还以为佟贵妃没听过,讲得口干舌燥才反应过来她是为什么问,顿时暗骂自己愚蠢。

但同时她也觉得这两人的母子感情出乎意料,要知道佟贵妃这里并不像后世传闻的那样,只养了胤禛一个孩子,实际上在这个时候的皇宫里,不抚养亲生孩子几乎是定例。

七阿哥和八阿哥也在承乾宫养着,但是佟佳氏提都没提,显然并不如和四阿哥胤禛这样亲近,也许有这是佟佳氏自己未生育,这是养的第一个孩子的原因。

前面的大阿哥和三阿哥是在宫外大臣家养的,回来都能住阿哥所了,二阿哥,也就清朝的倒霉蛋太子,是被康熙亲自养的,再往下的五阿哥抱给了太后,六阿哥就是那个破例,给德妃亲自养着。

想到这里佟珍瑶突然抓住了一丝灵光,她记得佟贵妃去世得很早,有说法和什么小格格的夭折有关,所以佟贵妃以后会生下一个女儿,但是母子都没有好下场。

是不是劝一劝佟贵妃不要急着求子呢?

这也是佟珍瑶为了自己打算,众所周知,康熙是个姐妹花集邮爱好者,虽然她现在的样子算不上什么美人,但耐不住她像佟家人啊!要是佟贵妃不幸离世,康熙怀念心起,想搞个纯元手办怀念,那不就危险了么?她对宫斗可没有兴趣!

佟贵妃要是能多活几年就不一样了,只要稳到她结婚就安全了,至于会不会有别的佟家女进宫做小佟佳氏,那她管不了,毕竟佟国纲家就她一个女儿,叔父佟国维那边她也不能干涉。

非要说那就是最好不要,她记得有个小佟佳贵妃的,但是也没有子女,这样一来不管是联姻还是笼络,她进宫都是毫无价值的,凭借她的出身,嫁个有爵位的人家也不难,没必要进宫来面对膝下孩子长成的四妃。

就在她犹豫怎么开口的时候,进来一个小太监,利落的给佟佳氏行了礼,“万岁爷听闻皇贵妃主子召了娘家妹妹进宫,特赏一桌午席。”

佟佳氏立刻起身往乾清宫方向致谢,佟珍瑶跟着有样学样,只少了一通谢辞。

胤禛没什么感触,他只是觉得故事停下太久了。

“姨母,继续讲——”

走到门口的小太监听了,眼神闪了闪,回去原模原样的倒给了师傅。

乾清宫。

康熙刚考校完太子的功课,照常说起了宫里宫外的大小事。

“近日不必去皇贵妃处请安了,她接了自家妹妹来,你去不方便。”

胤礽已经九岁了,知道自己不适合见同龄的小格格,他往承乾宫去请安,也是看望弟弟们,不会多做停留,有康熙的嘱咐在这里,更是不会去承乾宫。

偏巧梁九功来上饽饽,和康熙提起来,“主子爷,说来也是一件趣事,今儿佟格格不知道说了什么,引得四阿哥都不读书了,直叫佟格格继续讲呢。”

“哦?胤禛竟为她破了例?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