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边关信中写着,现下苏坦勒带着一众漠北残部重新集合,甚至收服了十七部, 重新建立新的王庭。

但是如此自然还是不够,信中说, 在黄河水患一事之后, 不知从何处忽然冒出一支冀家军同苏坦勒勾结在一起。

大兆新朝初立, 民间便是有复辟反对的起义军也无可厚非。只是这冀家军偏偏趁着这个时候同苏坦勒勾结,实在有些蹊跷。

然而令戚长璟真正发怒的却是信中提到的另一件事。

苏坦勒在漠北自称汗王,竟然恬不知耻地求娶宝祥郡王。

他怎么敢!

如今漠北势微, 苏坦勒有什么资格提出这种要求?

便是漠北一如当年,戚长璟也绝不可能让苏坦勒将时佑安带回去。

戚长璟在龙椅上阴云密布,下面的内阁大臣却各有各的想法。

跪在地上的严士端展开军报, 看至最后,竟是舒展了面容。

虽然漠北元气大伤, 可倒地难以彻底拔出, 如今又与冀家军勾结,也算得上棘手。

严士端拱手,”陛下,恕臣多嘴, 以眼下的局势来看, 倒不如顺着苏坦勒的心意,先将郡王殿下送出关, 之后再徐徐图之,挑拨冀家军与漠北之间的关系, 如此才是良策啊!“

他向来以直言著称, 眼下明知戚长璟脸色难看无比, 竟也毫不畏惧地说出这番话来。

戚长璟盯着严士端,“朕绝不答应。”

起身的杨首辅这时也跟着插话:“陛下,战争劳民伤财,我朝方大胜漠北,实在不宜再打……况且,苏坦勒此人也颇有心机,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求娶殿下……分明已是有求和之意,陛下何不顺着他的意思先走一步,就是之后再把殿下接回来,也未尝不可啊。”

见戚长璟不说话,他摸着胡子接着说:“……虽说漠北条件艰苦,让殿下过去实在是受委屈,只是为了我大兆,殿下便是做出一点牺牲又有何妨?因为黄河奇石一事,殿下正失了民心,百姓怨声载道,趁此时机让殿下以和亲之名送出大兆,也是安抚民意之良策。”

戚长璟的脸隐在阴影中,只露出一截紧绷的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