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就打大我一岁,少拿这种架势来对我指指点点的,我告诉你,以后少管我!”

当时他也才初中,被隋衍这么一刺激自己也有点不理智,借此兄弟俩大吵了一架,晚上他在房间好好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还是隋衍最近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等他整理好情绪,准备趁着第二天吃早餐再和隋衍好好聊聊,可住家保姆告诉他,隋衍起了个大早,饭都没吃就就走了,就像是在故意逃避他似的。

本来初三的作息时间就和初二不同,他也没有时间特地去班上找他,晚上想找隋衍搭话他也不理自己,再后来就学业让他无心顾及其他事情,和弟弟的关系就这么越放越冷。

有时候他也很无力,他很想跟隋衍坐下来谈谈心,把事情都说开。但是隋衍的叛逆期似乎已经开始了,根本不给他半点机会。他只能想着,等过了这段时间,隋衍成熟了想明白了,就好了。他当初也有类似的情况,只是反应不像隋衍那么激烈。

等后来父母回来,发现他们兄弟俩关系已经闹绷了,想要从中调解的时候,他们双方都已经习惯了现在这样的冷处理方式相处了。

初三那年,隋衍学会了打架,因为这件事情老师没少叫家长,父母也对隋衍突如其来的转变不知所措,他们采取了最传统的管教方式,斥责和体罚。他看不下去想帮着说话求情,可隋衍根本不领他的情,反而是父母因为看到隋衍对他这么不尊重,又添了一股气。

家里的气氛更严峻了。

他发现现在就是一个恶性循环,隋衍无心学习,在学校闹事,父母生气责罚他,隋衍更加变本加厉,如此一来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是加剧了,所以他在初三下学期,特意去找隋衍聊天,推心置腹地说了些想法。他没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要改善,只是跟他说,无论如何也要上高中,不能因为其他负面情绪耽误了他自己的前程。

如果不想父母这么管着你,想为自己争取自由,那就更应该好好学习,考上高中。

他自认不是一个在学习上有天赋的人,只能说他心无旁骛,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愿意去做。在他看来,隋衍要比他聪明得多,只要他下定决心去做,那一定能做好。

后来他又跟父母提了建议,可以帮隋衍找家教一对一补课,他没有提自己来,因为他有预感如果是自己来教隋衍的话,隋衍肯定不会认真学的。

也不知道是隋衍自己想通了,还是父母请来的家教的确管用,后来隋衍通过半学期的突击,最后竟然考上了九中。

因为是学生会会长,所以隋承掌握的资讯要比其他学生多一些,进高中之后隋衍在学校的表现就是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但也没有犯什么原则问题,只是常常不着家。不过比起初中的表现,隋承已经很欣慰了,他一直坚信自己的想法,隋衍并不比任何人差,只是他自己暂时还有奋斗的念头而已,所以他觉得高一也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等到了高二高三再努力也不是不行。

换句话说,以他们家现在的条件,也不需要隋衍考上多好的学校。按他父母话说就是人不能走歪路。所以当初他们都希望隋衍能进一所好一点的,因为好的学校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也很重要。

不过自从前段时间隋衍踢球晕倒之后,他的表现倒是老实了不少。虽然学校里还是有些关于他不好的传闻,但是事实却是隋衍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再看到他也不像以前一样装没看见,偶尔也会说上一句话。

隋承非常高兴,他觉得隋衍是真的长大了,开始学会认识现在的情况了,开始反思自己了。

刚高兴没几天,学校就发生了一件非常恶劣的群殴事件,虽然事情的源头是外校学生率先挑衅动手,但是懂规章制度来看,就是双方都要受罚,但是学校也是有私心的,毕竟自己的学生是为了给同学出头才动的手,所以只点名批评了一个带头的学生,剩下的学生都是私下处理了。只要没在学籍上留下处分,那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是问题就在于,这次带头的学生是周翰哲。这人隋承也认识,是隋衍的好哥们。两个人整天都混在一起。根据在现场的同学描述,发生纠纷的之前周翰哲就在足球场上踢球,后来是有人看到他打了个电话,再后来叫来了几个男生之后才发生了群殴事件。

从表面上来看,就像是周翰哲打电话叫来了人完成了群殴。

但是关键是被叫来的人里,不只是高一的学生,也有高二高三的学生,甚至就有隋承认识的人,以周翰哲个人是绝对叫不动那几个刺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