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侧着耳朵听,生恐怕遗漏了下面的话。
他知道,郑长生分析了原因,肯定要提出解决的办法的。
就是不知道这孩子会有什么灵丹妙药,医治这千疮百孔的大明社稷。
郑长生顿了一下又道:“是以,要想解决这种情况,就得用不一样的方法,要是还想着沿袭几千年来的制度,恐怕不行。”
朱小四被郑长生说的话都给镇住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那以你之见呢,怎么才能帮父皇分忧解难。”
这货还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时刻不忘记给他老爹分忧。
好吧,就用给你老爹分忧这一点来忽悠吧。
郑长生:“现在的江山社稷可以说是病入沉疴,想要从根上医治好,必须要用虎狼之药,否则积重难返,就算是有些许缓和,也是治标不治本。”
朱小四:“什么样的虎狼之药?”
“几千年来君王奉行的都是重农抑商之策,自古以来无不如是。
天下四民,士农工商。
民为贵,贵到君为轻之地步,可是即便是这样,又有几个帝王能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缘何?四皇子你有没有想过?”
朱小四挠了挠脑门:“没想过,兄弟,你就别跟哥哥卖关子了,快说吧,人家心里都跟猫舔似的,心痒难耐了啊。”
何止他心里跟猫舔似的,老朱都听傻眼了,龟龟,这孩子果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这一出口就是惊天破地之言,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
郑长生看朱小四慢慢的已经进入到自己描绘的语境里了,心中暗暗的高兴。
“一国之业,重农本没错,天下所用皆出农之手,无农不稳这道理是正确的。
可是为何要抑制商业之繁荣呢?
无非就一个问题,商人不事生产,却获利颇丰,自古以来的君王担心民之向利而无心生产对吧?
但是这就有点忧心过重了,俗话说无农不稳,但是也别忘记无商不活啊。
商人这一群体,虽然说是不事生产,但是他们的作用却不可忽视。
对外通商是互通有无,对内呢,则是带动经济,盘活商业。
想一下,就算是采取重农抑商之策,可是历朝历代的商人,哪一个不是肥的流油,哪一个过的不比农民的日子丰裕?
为何就不想想从商人身上征收税利呢?那国用不就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