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生虽然有着超过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知识储备,但是终究还是年轻,人生经验阅历不足。
沉不住气,是所有年轻人毛糙的一面。
“雨浓,咱是相信你的能力的,咱这段时间就把宫中的禁卫交给你了。
弥勒教宵之辈,想要咱的脑袋,那是蚍蜉撼大树,痴心妄想也!
有你的才华和能力,咱相信他们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这些人终究不过是大势所趋之下、螳臂当车的牺牲品而已。
等咱平定四方,华夏一统,万民归心之际害怕百姓们不敬崇之?
还有,你的那个新闻周刊的建议实在是太好了。
有方孝孺的坐镇,已经发行了几期了。
反响很好啊,为我大明正塑张目,为我汉家江山发声,引导民心、舆论的导向,实在是一个无上的利器。
咱准备重用方孝孺,给他加官进爵给他荣华富贵给他足够的舞台施展手脚,你看一个三品的职衔怎么样?”
额,郑长生有点感动。
老朱也是够下本钱的了。
他知道老朱这么做,都是为了他,都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晋身三品大员,这绝对是破格提拔了。
当然,这也是方孝孺有可用之处。
方孝孺要是晋升三品的话,那方家就荣耀无比,一时无两了。
整个朝堂上父子双双位列朝堂之上,一个正二品的户部尚书,一个三品的侍郎官衔,这上哪里找去?
可以是大明开国以来除了那些开国的元勋之外,晋升最快,地位最为荣耀,最为特殊的一个家庭了吧?
古人有一门双进士,父子沐皇恩的法,可是现实中可还是头一次见到。
而且这皇恩沐浴的也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吧?
正二品、三品,要知道整个朝堂才有多少这样品级的官员?皇恩浩荡的也有点没边了。
郑长生无感名内:“臣,替我老师和师兄谢过皇上!”
老朱走到郑长生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好好的干,咱们可是要做君臣知遇的典范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太监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扑通一声就跪下:“启禀皇上,太子府传来消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晕过去了。”
老朱上去就是一脚,把太监给踢出好远。
郑长生吓了一大跳,尼玛的,这事儿能他娘的大喘气吗?
靠,还以为太子嗝屁了呢?
朱标命短,时运不济,没赶的上继承老朱的皇位就归了,这是史实。
按还不该这么早太子就一命呜呼的,郑长生心里是有数的。
可是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晕厥了呢?这实在是让人有点想不明白。
太子朱标身体一向康健,没听有什么大的疾病缠身的啊。
太监被踢的当场就晕过去了。
你想啊,老朱一个军伍出身的人,早年间也是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人,他盛怒之下的这一脚踢过去,力道能的了吗?
这太监也是的,你着急归着急,你回事也得把气儿喘匀乎了啊。
这大喘气的,搞的人心里不上不下,心惊胆战的。
老朱大吼一声:“来人,把他拉出去杖毙!”
一声呼唤,门外金甲卫士呼啦啦过来三四个,抬着太监就往外走。
郑长生赶忙上前劝阻道:“皇上息怒啊,此人虽然做事毛毛躁躁的,可是罪不致死,还是请皇上从轻发落,饶恕他才好。”
额,老朱愣了一下。
太监在他的眼里,那就是卑微如蝼蚁一般。
杖毙也就杖毙了,顶多乱葬岗舔一个孤坟罢了。
他忽然想起来太子朱标跟他顶牛的事情来。
老朱治国向来是强权铁腕,当然这也是跟时势有关。
手底下都是一帮不好调理的刺儿头,朝堂上尽管舞弄顺了,但是他也强势习惯了。
而太子朱标向来以仁为本,这就在治国的理念上有了冲突。
老朱没少训他这个继承人,可是朱标从就接受的儒家的教育,感觉很委屈啊。
老朱看了看郑长生,在想了想儿子朱标,好吧,那就仁慈一回吧。
“算了,拉下去三十鞭子!”
老朱及时的喝住了金甲护卫。
“雨浓,你不是对医术有所涉猎吗?代替咱去太子府上看看吧!”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