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惜宁笑着点点头:“好的。”话虽如此,桌上的四只螃蟹有三只进了他的肚子。作为一个水乡人,他吃螃蟹都是论盆装的,这次只吃了三只螃蟹,他感觉自己还没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
他意犹未尽:“螃蟹真好吃啊。要是哪一天凉州也能养出大螃蟹来就好了。”听着这话,姬松眼中闪过了一丝自责和心疼。要不是跟着他来凉州,阿宁现在可以在都城开心的吃虾蟹。
颜惜宁竟然开始认真盘算:“咱家不是有个庄子吗?要不我试试放几只螃蟹到池塘里,看看明年能不能出小蟹?”
姬松哭笑不得:“听说螃蟹要到海里产卵。”
颜惜宁猛地一拍脑袋:“是啊,你看我这记性。只想着吃螃蟹了,结果连螃蟹的习性都忘了。”要是他真放几只螃蟹在池塘里,只怕这些螃蟹全都过不了冬天。
在颜惜宁的记忆中,每当到了吃蟹季节,稻子就要变黄了。犹记得上次出行时,凉州的水稻刚刚扬花,而现在饱满的稻穗沉甸甸低下了头。秋风一吹,有些稻田已经隐隐带上了金色。
往年到了秋收时节,凉州的百姓们就开始担忧了。他们首先担忧蝗虫,往年天干时必定闹蝗灾,等到收割时,庄稼们已经被蝗虫啃食得所剩无几。蝗虫闹起来的时候,就算百姓们彻夜守在田地中也于事无补。
就算侥幸逃过了蝗灾,他们会担忧兵灾。辽夏的军队最会烧杀抢掠,入冬之前,他们会钻空子绕过炽翎军的防线冲到内地。有一年辽夏铁蹄深入凉州腹地上百里,所过之处无一人生还。
就算逃过了蝗灾和兵灾,粮食也能丰收,百姓们还是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们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辛辛苦苦种了一季的稻子,到头来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比比皆是。
然而今年不一样了,大家都在热切的期盼着丰收。
饱满的稻穗下传来鸭子的聒噪声,从司州益州来的大小鸭子们以蝗虫为食。大鸭子们下了无数的蛋,小鸭子们体格健壮肉质饱满。在它们的扁嘴下,蝗虫无处逃窜,让百姓们闻风丧胆的蝗灾就这样消失于无形。
等到秋收结束,鸭子们也已经长大变肥。它们有些会被送到炽翎军中成为将士们的滋补佳品,有的会分发给穷苦百姓,增加他们的收入。
而且鸭子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的粪便,有粪便滋养过的水田旱地异常肥沃,给下一个丰收打下了基础。
至于兵灾,今年不开始不必担忧了。姬松来到了凉州,有他在后方,炽翎军的将士们提起了一百二十万分的警觉。加上上半年他们近乎疯狂的对辽夏人进行了报复,如今辽夏的骑兵只要逼近国境线心里就开始打哆嗦。
再加上姬松来凉州之后免了百姓们三年的赋税,今年百姓们能留下的粮食比往年翻了数倍。因此百姓们看着地里的庄稼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灿烂,眼神一天比一天热切。
随着国子监的学子们渐渐熟悉岗位,平昌城的各项建设开如火如荼地展开,姬松将精力从城中渐渐转移到了城外的庄稼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