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沅陆县内衙,孙知县书房灯光闪闪,一片通明。
孙山,张师爷正在仔细翻开一本一本地账单。
前任知县需要移交《钱粮册》,《库藏册》,《赋税册》,《刑名案卷》等册子。
如果按照规矩,查账需要上级(比如知府)的监督下进行,如果册子清清楚楚,则由前任官员和胥吏签上名字,确保账目清清楚楚,毫无隐瞒。
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因为孙山一直都未上任,前任知县早就把册子盘缠清楚,也早就在知府大人的监督下做好账目,签署好名字。
如果当中有问题,前任知县需要赔偿或者孙山上报朝廷处置。
如果孙山发亏空,不仅要上报前任知县,还要上报签署的知府。
所以除非账本实在太过于离谱,以致让现任知县踩坑,才会逼不得已选择上报这一条路。
小贪小污这种情况,现任就算发现不对劲,也只能默默接受。
此时此刻,孙山和张师爷正在查账,虽然没见过前任知县,但从这些账本中,孙山就知道上任知县是个做账高手。
递交上来的账册请清清楚楚,合理合法,这么一看下去,前任没有问题。
孙山看着整个册子最后的盈余,皱着眉头问:“师爷,你发现问题没有?”
张师爷摇了摇头说:“老爷,没有问题。”
顿了顿,补充道:“要说有问题也可以说有问题,比如购买的货物,价格偏贵。但这点....其实也不算问题。”
贪污的最常见手法就是虚高价格,从中吃回扣。
上任显然中规中矩地走着一条路线。
比如安排人修衙门,找一个价格偏贵的师傅。
像这种手艺活,要好也行,要不好也行,反正给修出来的工艺过得去,就很能做文章,就能赚到回扣。
这种现象在朝廷里是潜规则的存在,去哪里说都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