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庆幸自己顶住了压力直接对勋贵们动手了,也庆幸来的正是时候,若是晚个两三年才来,崇祯已经废了锦衣卫,东林二三代掌了实权,那他真的可以自挂东南枝再穿回去了。
另一个就是水运的问题了,黄河水虽然没有断流,但现在的情况想要通过水运将中南那边的粮食送到河南、陕西肯定是不现实的了。
走陆路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消耗不说,还需要大量劳力。
见皇帝盯着黄河眉头紧皱,一边的李若涟低声道:“陛下,只要汉中平原的耕三余一的策略能在大灾各地实施,即便救不了全部,至少能让百姓们有希望。
臣已经听见下面的禀报了,河南和湖广布政司已经接到陛下和韩阁老的手谕,开始大力推动商人们建造取水车和水道了。
目前河南布政司已经在辖区的八府十二州大量征召工匠和商人了,开始朝着黄河、汉江、淮河、海河等四条特大河流,以及洛河、沁河、沙河、洪河、卫河、白河和丹江等七条大河附近汇聚,
目前已召集各类工匠三千两百二十四名,负责商号二十九家,日产三十三台取水车,估摸着一个月后流程熟练了,配合默契了日产百台不是问题。
湖广那边比河南要好上不少,毕竟那边山地居多,山地多就意味着水资源多,且木材等等丰富。”
崇祯点了点头,眼中担忧少了一些:“动作还算快。”
李若涟结束道:“主要是三点原因,一是耕三余一的策略是可行的,有了可行的办法,且都是由朝廷拨款,地方官员自然是不会阻拦的。
且由宋院长亲自带队,虎豹营和锦衣卫随行,地方官员不敢怠慢。
二是科举改革三级教育,学子从胥吏开始做起,官员来源大量增加,胥吏无法再掣肘官员,大计审查之下,干不好的轻则罢免,重则有牢狱之灾,官员们自然不敢怠慢。
且有可行的办法,干好了就是大功一件。
三是沿海商人们自愿承建码头后陛下给予的商船特许和入海许可,以及江苏试行商人承建官道与侯馆,大大的刺激了商人们的积极性。
等海贸商队回来,公布了所获之后,商人们估计会更加积极了。
现在这些商人都是在积极的表现,期望得到朝廷的认可,为海贸和承建官道打基础。”
“真是无利不起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