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民之有口也

春申君死的如此莫名其妙,更是全家被杀,如此凄惨。

连带原本锦衣玉食,安居有府宅,出行有豪车的门客现在也餐风露宿,甚至被追杀屠戮,如此深仇大恨,岂能不报?

不为春申君复仇,都没脸投靠他人!

为春申君复仇,则可以瞬间声传天下,留名青史。

虽然这件事牵涉春申君坏他名声,但是也说不准是不是有什么别的计量,日后说明此事,也不是不行。

更何况除了春申君的人,其他的也是数不胜数,这也怪不得楚幽王和李园无法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杀自己的亲弟弟,也不是轻易可以下的决定,毕竟明面上负刍一直不染权势,沉迷酒色。

至于昌平君,这个自幼生活在秦国,也就这几年才回楚国的弟弟,在楚国根基薄弱,并且一直安贫乐道,楚幽王和李园还真是没把他算进去。

毕竟怎么想,昌平君都没什么机会,既没什么权力,又一向颇受厚待,平日里也是谦逊无为,没理由牵扯其中,做这找死的事情。

楚幽王虽然没有第一时间杀掉负刍,却也是本能的派人盯紧了负刍,无论如何,负刍身份的威胁是真的。

对此负刍也是早有心理准备,只要不真的动手,被盯着就被盯着吧,反正不着急,这消息传下去指不定会成什么样。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靠杀人是止不住谣言的。

如果靠强权就可以压下不满,那别说现在周室已经完了,现在应该还是大夏才对,甚至奴隶制才是最先进的才对。

即便一时让人不敢直言,甚至只能道路以目,可是这压抑下,是只会越来越强烈的怒火,只会让人更加愤恨,直至彻底爆发。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可疏不可堵。

那么为民者呢?

为民者,只可宣之使言。

只可惜,这个道理,独裁的君王永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就像楚幽王,就在大开杀戒。

在屠刀下,很少有人愿意用牙口试一试屠刀。

但是思想是不会被屠刀跟着抹杀的。

思想可以被洗脑可以被操控,但是绝不可能被屠刀直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