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黄巢举兵

宦官索债,朝纲必败。

王仙芝与黄巢由此军威大壮,起初东攻沂州不克,便转攻山东、河南,进逼汝州。到乾符二年十一月时,已攻掠十余个州,至于淮南。

受其影响,各路义军亦于江淮间蜂拥而起,人数多者千余,少者亦有数百人众。至此农民义军已成燎原之势,无可阻挡,淮西、淮南各州府官吏惊骇,纷纷报入长安。

唐僖宗即命左金吾卫上将军齐克让为泰宁军节度使,率军讨伐王仙芝。

王仙芝为避敌锋芒,遂率军转战陈、许、襄、邓诸州,将各城百姓不分老幼,全部裹挟而走,号称三十万兵马之众。

唐廷见贼势浩大,立即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军五节度使,分兵合击。

十二月,唐僖宗李儇专任平卢节度使宋威,命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特赐禁军三千,甲骑五百;更传檄诏命河南诸藩镇,所遣各军均由宋威指挥。

王仙芝与黄巢商议,决定避实就虚,采取流动战术,率军跳出河南,转而进围沂州。

宋威率领河南诸镇官军紧随其后,直被义军牵着鼻子车转了半年,至乾符三年七月,终于紧紧咬住义军尾巴。

王仙芝见甩之不脱,遂率部回身决战于沂州城下,战之不利,义军大败。

沂州城外一战,王仙芝损兵近半,只得在乱军之中将自己衣甲脱下,套在一名小军死尸身上,复换了那小军服装,方在诸将保护之下,拼死杀出重围。

当下趁夜走出百里之遥,沿途收集部众,寻着黄巢,二人复又合兵一处,军威稍振。

宋威得胜,遂命打扫战场,追讨敌猷。

部将见到亲军尸体,便即割下首级,献给主将,报说已斩敌将之首,看其服饰正是王仙芝,黄巢下落不明。

宋威不认识王仙芝,亦不加详究,只道义军乌合之众,主帅已死,叛乱便即平定。

于是具折上奏,报说叛首王仙芝已死,并遣散诸道兵马,使其各归防所,自己亦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着令班师回京。

王仙芝、黄巢躲入深山,闻说官军班师散去,遂经短暂休整,于八月再进河南,迅速攻占阳翟、郏城等八县之地。

朝廷闻听义军死灰复燃,不由大慌,遂以冒功之罪罢去宋威帅位。

复下诏命:以宰相王铎任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招讨副使,镇守洛阳,实为诸路总帅。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选步骑二千,北上汝、邓二州,扼守要道,以断贼军南下之路。

又命凤翔节度使令狐绚、邠宁节度使李侃,选步兵一千、骑兵五百,进驻陕州、潼关,阻止王仙芝西进,进而聚歼王、黄联合叛军。

早有义军细作侦知,飞报首领。

王仙芝闻报,因知北、西两面官军势大,汝、邓二州兵少,遂不待李福选援兵到来,急率中军以出阳翟,猛攻汝州城。

经过一场激战,义军全歼官军,占领汝州,杀死唐将董汉勋、刑部侍郎刘承雍、生擒刺史王镣,兵锋直指洛阳。

由此东都大震,百官出奔。

唐僖宗见事不济,遂纳朝臣建议,下诏赦免王仙芝罪过,招抚义军。

王仙芝正在兴头之上,对此置之不理,乘胜北上攻占阳武,复渡河南下围攻郑州。

昭义军节度监军雷殷符率军设伏,迎战王仙芝于中牟。王仙芝因轻敌战败,其后复又南下,与黄巢蚁聚在邓、汝之间。

当时关东各州县大多畏惧义军,都坚守城池按兵不动,以图自保。

因此农民军得以纵兵四略,王仙芝并率一部义军趁机南下。

乾符三年十月,王仙芝攻打唐州、邓州不下,次月引军而去,继续南进,一举攻占郢州、复州,十二月攻陷随州。

王仙芝所过之处大肆烧杀抢掠,相比匪盗尤其狠毒,一路之上杀戮净尽,几乎不见活人。

复说黄巢,自率另一支义军,东进淮南。

于是相继进入申州、光州,复又攻打隋州,擒其刺史。其后便以安州为据点,分奇兵包围舒州,攻打庐、寿二州。又转向东南逼近扬州,声震淮南。

蕲州刺史裴倔不敢抵抗,开城迎降。

只用半年时间,两路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流动作战,官军顾此失彼,使义军迅速发展到三十万人。

平卢节度使宋威老迈昏庸,不能打仗,兼有夺帅之恨,便与招讨副使曾元裕暗自商议,各自保存实力留敌自重,并不寻敌交战,待贼兵一走便即撤军。

皇帝闻知大怒,便下诏令:以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为行营都统,以前任鸿胪卿李琢代替宋威,以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代替曾元裕,领兵平叛。

此番官军皆换血更帅,皆是能征惯战之将。

王仙芝连战连败,数战下来,身侧只余五千部众。于是顿觉恐慌,便找来降将汝州刺史王镣,与其商议接受朝廷招安。

王镣乃是宰相王铎从弟,依仗其兄名望权位,遂与蕲州刺史裴偓商议,联名为王仙芝写信给朝廷,表示愿意接受招安。

小主,

僖宗回书准降,诏授王仙芝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

王仙芝便欲就此投降,即派使往长安上书,却为黄巢部将截住,搜出降书。

黄巢看罢降书,勃然大怒,亲至王仙芝大营,表示坚决反对招安,并大骂王仙芝道:你我二人共立大誓,欲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

说罢怒犹不息,复以怀杖击伤仙芝头部,头破血流,部众喧哗不已。

王仙芝知道黄巢武艺精绝,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且盐帮部众尚多,遂忍辱不言,诸将亦不敢轻动。

蕲州刺史裴偓不敢在营中多呆,终与王镣觑个方便,离了义军营寨,逃奔鄂州。

黄巢由此亦与王仙芝反目,气愤愤地,自引冤句子弟兵二千北上。义军另有三千余人,则随从王仙芝大掠蕲州,转战淮南之地。

乾符四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

王仙芝一度向南攻破鄂州,王、黄复又再度合兵。但因攻打宋州不利,二人复又发生争执,不久再次分兵。

乾符四年八月,王仙芝率部再次攻占安州、随州,以后又转攻复州、郢州。

虽然不断取得胜利,但连续作战经年,城池常常得而复失,部众陆续折损,便觉渐致强弩之末,有些后力不继起来。

自唐僖宗于是年三月发布《讨草贼诏》,各镇官军渐渐云集淮汉之地,地方各州武装亦加紧镇压力度,坚壁清野,义军粮草亦渐捉襟见肘,日见不敷。

九月,王仙芝率众攻蕲、黄二州,被朝廷招讨副使曾元裕、监军宦官杨复光击败。

杨复光时为招讨都监,因见农民军力量分散,又苦于一时难以平息,便欲再次劝降,遂派判官吴彦宏潜入郢州军营,策划王仙芝投降。

王仙芝因见已无黄巢作梗,遂听从吴彦宏劝说,写下降表,派心腹大将尚君长、蔡温球等人,随吴彦宏前去邓州唐军大营,向杨光复请降。

当吴彦宏潜入王仙芝军营之时,便有人报知平卢节度使宋威。

宋威因为连吃败仗,正忧心再被天子问罪,闻听此报,便灵机一动,唤过副将赫连明,吩咐其带二百精卒,往邓州官道上埋伏去讫。

赫连明领命而往,在臭水沟中直等了一日一夜,并不见有何动静。

正在狐疑之际,忽听马蹄得得,一队人马驱驰而来,为首者果是都监判官吴彦宏。

赫边明大喜,让过吴彦宏,唿哨一声。十数条绊马绳一齐跳起,将尚君长、蔡温球及十数个随从战马绊倒。

众人各无防备,摔落马下,被平卢军将一哄而上,上了绑绳,簇拥而去。

判官吴彦宏跑出半里之遥,忽听身后扑通哎哟乱响,拨回马来看时,只见赫连明背影。饶是如此,吴彦宏亦立刻认出,高声喝道:赫连将军,此数位乃是招讨都监大人贵客,你怎敢如此无礼,将兵劫去!

赫连明不答,只是催马而行,转眼间已跑得远了,追之不及。

吴彦宏单人独骑,亦不敢前去追讨,只得无精打彩还至邓州,向杨复光禀报,说宋威如此无礼,将王仙芝所遣议降使者劫走。

杨复光大怒,但因手中兵马不如平卢之众,亦不敢强行派兵讨人,只得当即具折,说明尚君长前来求降之事,派人快马飞驰长安,奏报于天子。

哪知便在此同时,宋威亦写下奏疏,遣使急送京城,向皇帝谎报战功,宣称与王仙芝激战于颍州西南,俘获其帐下第一上将尚君长,并行军高参蔡温球等,大获全胜。

僖宗同时收到两份战报,均奏同事而说法迥异,因懒于派人细察,也便不了了之。

宋威见朝廷并无回复,为防止杨复光节外生枝,遂命斩杀尚君长及蔡温球。

杨复光精心劝降之计,竟因己方大将夺功,以致再次失败。自是欲哭无泪,只能咬碎钢牙,暗气暗憋,无处诉苦。

王仙芝在郢州苦等三月,忽闻听尚君长遭害凶信,自思投降不成,反折帐下两员大将,如何不恼?只得收起投降求官美梦,组织义军南下,猛攻江陵。

依其本意,是欲溯流而上,进占巴郡,从而入侵西川,独霸益州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