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淮南各地也纷纷起兵响应,多者千余、少者数百,如同野火燎原般不可收拾。
朝廷终于坐不住了!
乾符二年(875年)十一月,诏令淮南(今江苏、安徽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忠武(今河南中部,辖许、陈二州)、宣武(今河南东部,治开卦)、义成(今河南北部,辖滑、郑二州)、天平(今山东东南,辖郓、曹、濮三州,治东平)五军节度使各自领兵,征讨、招抚本地义军。
十二月,王仙芝进犯沂州(今山东临沂境)。
平卢节度使宋威(今山东淄博、青州一带),上疏奏请朝廷增派五千援军,会同本部兵马进击贼寇。
朝廷任命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为其加强禁军三千、重骑兵五百,统一组织征讨事宜。
同时,任命岩州刺史(今广西贵港境)高杰为沿海水军都知兵马使,进击王郢。
诏令福建、江西、湖南诸道观察使、各州刺史,加强所属军队训练,动员乡村民众自备武器防贼侵扰。
宋威曾参与过剿灭庞勋、进击南诏等多次战役,虽比不得同时代的名将高骈、王式,却也是个相当有经验的百战宿将。
战至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宋威在沂州大破王仙芝,王仙芝逃离战场不知所踪。
宋威遂向朝廷奏报王仙芝已死,让前来支援的军队各自归建,他也回到驻地青州休整。
谁知没过三天,州县奏报王仙芝没死,仍在攻掠城池。于是,刚刚撤出战场休整的将士,又接到朝廷重新下达的动员令,可想而知他们该是何种心情!
八月以来,“死而复生”的王仙芝有如打了鸡血似得一路开挂,接连攻陷阳翟(今河南禹州)、郏城(今河南中牟以东),威逼东都洛阳。
朝廷急忙调兵遣将,试图将王仙芝挡在东都以外。
诏令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迎击义军。
昭义军节度使曹翔率领步骑兵五千,会同义成军部分兵力戍守东都;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招讨副使,协助曹翔。
山南东道(湖北北部,与河南搭界)节度使李福,精选步骑兵两千,驻守汝州(河南平顶山汝州)、邓州(河南南阳邓州)等交通要点。
邠宁节度使李侃、凤翔节度使令狐绹,各自抽调步兵一千、骑兵五百,戍守陕州(河南三门峡)、潼关一带,防止义军西进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