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大学生,一到毕业季,几乎全被用人单位抢光。
据说京城汽车工业总公司的人事干部,每年一到分配季节,一早就要去市人事局坐镇,不然就抢不到大学生了,而且要人还不讲条件,只要拣到篮里就是菜,都是公司的宝贝。
这种威风八面的待遇,反正后世的大学牲们是享受不到了。
不过也就这么几年的好日子。
到了1987年,那年京城有两万名大学毕业生参加分配,结果被用人单位退回的毕业生数量高达七百多人。
这么多毕业生被退回,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也就从这年开始,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开始互换姿态,以往的分配改成了挑选,“包办婚姻”改成了“自由恋爱”。
《京城文学》编辑部。
“周老师,我的稿子改好了!您看看。”余华恭恭敬敬的把稿子放到周燕如的办公桌上。
周燕如抬起头,看他一眼,有些诧异。
“这么快啊!你一天就全部都改好了?”
“就改个光明一点结局而已这还不容易吗?用不了多长时间,嘿嘿。”余华腼腆的挠了挠头。
周燕如的夸奖在他这里还是很受用的,这可是《京城文学》大编辑的夸奖,和以前那些小刊物都不一样。
“哎呦,这速度可够快的,你这孩子真聪明,有些作者在我们这儿住了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都改不好,你一天就改好了!”周燕如感叹说,“我就见过一个人比你更快。”
“.谁啊?”
这忽然间的峰回路转,搞得余华还有点吃味。
毕竟在每个被夸作天才的人眼里,都不应该有一个比自己更天才的人才对。
“你也别觉得沮丧。”
周燕如看出了余华的心思,笑了笑,“那个人啊,你还是不要和他比了,能和他比的青年作家,很少很少。”
“您是说”
“当然是江弦了,除了他还有谁啊?”章德宁笑着插话进来,“我还记着呢,我那会儿跟他约着让他给我写个创作谈,晚上告诉他的,半夜我正睡着觉呢,他就给我送来了,这速度跟提前准备好了一样。”
“德宁来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章德宁编辑,是组的组长,当年她也是江弦那篇《棋王》的编辑。”
周燕如先笑着给余华介绍了章德宁,才给章德宁介绍余华。
“这孩子叫余华,才23岁,从南方来的,特别有意思,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我告诉他他稿子的结尾有点灰暗,他跟我讨价还价,问我是不是写得光明一点就会给他发表?
我说,只要结尾改光明了就给你发表。
他说,你只要能够给我发表,我从头到尾都可以给你光明。”
“哈哈哈哈。”
章德宁也笑了起来。
“您觉得亲切不奇怪,这股聪明劲啊,真像当年的江弦。”
“是啊是啊。”
聊了一会,余华道:“周老师,既然稿子已经改完了,那以后我就不再在这里待着了,我该买票回去了。”
“别呀。”
周燕如拦住他,“小伙子,你来一次京城多不容易,你就好好玩一玩吧。”
“是呀。”
章德宁也说,“你千里迢迢来了京城,不得在京城好好逛逛吗?京城好多地方都好玩,你都可以去逛逛呀,这对你以后的创作有好处,放心,我们给你补贴。”
“这怎么好意思呀”
余华先是推脱一番,才幽幽道:“说起来,京城我还真的有个地方想去看看。”
“哪啊?长城还是故宫?圆明园就别去了,还没修好呢,这会儿正施工呢。”章德宁说。
“都不是。”
余华从挎包里快速的找出那本《人民文摘》,这段时间已经被他翻得皱巴巴的,除了睡觉、上厕所、写稿子的时候,其余时间里,他全靠这杂志解闷。
“周老师,德宁老师。”
他指指刊物。
“我想去这杂志的编辑部参观参观,不知道距离这边远不远?”
“.”
章德宁和周燕如对视一眼,都觉得很荒谬。
“你去人家编辑部干嘛呀?”
“他们杂志有个抽奖活动,我想着寄信过去多麻烦啊,反正我也在京城里头,干脆给他们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