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堂的台阶前。
这座仅仅用10个月就建成的辉煌建筑,也许就是“基建狂魔”展示实力的第一个作品。
“哈哈,看到前面那么多人围到,就知道是你来了。”外焦部部长隔着老远就向着身穿黑色大衣的老人伸出手去。
“怎么样,我就说他肯定是骑车来吧!”
“不过,我要批评你!自身的安全,还是要多注意的!”
“唉哟,你这个家伙还说起我来了?你不也是走过来的?”穿着黑色大衣的老人没看到外焦部部长的座驾,爽朗一笑道。
“诶,我不一样!我可是随身带着家伙事的!”说着外交部部长拍了拍自己鼓囊囊的腰间。
“你呀!外焦工作还是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的……”
老人摇了摇头,抬眼看向远处。在9球莲花灯的映照下,一列小小的身影扛着一面红旗出现在桥上,同时一阵隐约的歌声传来。
虽然距离很远听不大真切,但那熟悉的音调,还是让老人明白对方唱的是什么。
老人伸手指了指:“升旗不是电工班的同志在弄,怎么,今天换人了,你们安排的嘛?”
“领导,除了有两位小同学来献花,其余的都没有安排!”
老人点点头,就那么愣愣的注视着红旗在歌声中缓缓走过桥,接着来到广场上的汉白玉栏杆那。
外交部部长举着自己不离身的望远镜也是看了过去。
“哈,这小子。怎么跑这来了?”
“哦?你认识?”
“你也认识啊,你不是写了句话给这小子……”
外交部部长咧着嘴笑了一声:“臭小子还会踢正步了?就是踢的幅度太低了点,腰马腰合一呀!不过,看起还是很有精神的!”
“哦?”老人听得心痒痒,想把望远镜抢过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个精神法。
还好旁边陪同的战士,或多或少都保留了战时的习惯,帮自己领导背望远镜,那不是情理之中?
于是,大会堂那个长长的台阶上,多出了一群举着望远镜的大佬。
“嘿!腿确实举得不是很高,但感觉比起我们改良的正步,要流畅了很多……”
这倒是真的,虽然59年阅兵的时候,我们的正步就经过了改良,比起原本的苏式正步来说,更强调动作的流畅性和整体的美感。
不过,江夏用的是后世改良再改良的版本,至于你要问他怎么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