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寿这个人其实很复杂,作为武人出身,相比起他那个通经义善易数的哥哥,殷寿的勇武果敢显然才是风雨飘摇的大商所需要的。
人王有没有文采不重要,但作为人王,首先就是要敢做决定,能打!
其实这也是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你说你微子启通经义善易数,可人族发展到现在总共才多长时间?
就算文字这一载体在黄帝时代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可就眼下这百分之一都不到的识字率,通经义有什么用?难道你还指望那些传承不怎么样的边陲小部落看得懂你云里雾里的经义嘛?
作为殷商太子,殷寿无疑是最合格的,跟着闻仲学习兵事,自身又是天下一等一的猛将,只要帝乙这边给出来个目标,殷寿基本不用怎么思考直接去办就是了。
就眼下这个环境,什么人文啊,农事啊,这些都有专门的人去处理,从帝乙的角度来看,殷寿无疑就是继承殷商社稷的最佳人选。
不过老人王显然不懂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在上位的初期,殷寿确实是英明神武了一段时间,但朝中的托孤重臣实在是太多了,在前期殷寿或许还能耐着性子朝中的这些大臣们的建议,可习惯了在军中说一不二,这世间一长,殷寿性格上的缺陷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若是朝中没有掣肘,就拿那个触及传统触及贵族老爷们利益的解放农奴废除人牲的制度来说吧,按照殷寿的性子,那真是谁反对,第二天殷商王师大军就已经走在平叛的路上了。
但自上而下改革这件事从来都不是脑门一热就能解决的事情,经常参加革命的朋友都知道,当权利的上层集团想要改善当今社会的现状,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将自己给推翻。
殷商的军队固然强大,殷寿号称殷商第一猛士,放眼天下就没几个武将是他殷寿的对手,但行军打仗除了兵员素质之外影响战争成败的最大因素莫过于后勤。
再加上洪荒复杂的路况,没有贵族们的支持,就算他殷寿想要以战养战都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