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先易后难

明末丧失养马地,明军战马极其匮乏,严重缺少骑兵,这也是明末明军战力拉垮的一个原因之一。

张献忠之流,都是流动作战,像蝗虫一样,祸害完一个地方,接着去另一个地方,明军很难及时反应。

他们每到一处,最先抢掠的就是骡马,装备了大量骡马之后,明军就更对付他们了。

纵使费尽精力,好不容易将他们困住,但这些贼首们,往往能够借助大量骡马,带着核心老营逃之夭夭,缺乏骑兵的明军也只能望洋兴叹。

李俊业的这两千五骑兵在杨嗣昌眼中,那真可抵得上几万军马了,杨嗣昌如何能不高兴。

当即将李俊业引到了一幅巨大的地图面前,向他分析下了眼前的形势。

李俊业的奏章在崇祯和杨嗣昌他们手中转了一圈,等批复到了李俊业手上时一个月过去了,等李俊业行军到此又差不多用了将近两个月,这样满打满算,三个月过去了 。

此时的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献忠盘踞在湖广四川交界的高山密林之中,贺一龙、贺锦等人则在随州、麻城、黄州一带活动,而罗汝才和过天星等人在南漳、房县、兴山、远安一带活动。

此时的湖广北部可以说遍布流贼,已经成了此时与流贼作战的主战场。

“李将军不知对而今形势有何见解?”

介绍完眼下情况,杨嗣昌轻拂衣袖,背过身去,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来。

李俊业想了想到,而今湖广之大贼无非三股,至于贺一龙和贺锦等孤立在外暂时不足为虑,张罗两贼活动之域相依,每每互为呼应,如人双臂。

而今之计理应先斩其一臂,使其不能互为支援呼应,一臂失,另一臂必自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