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登莱总兵(一)

“你们东厂的番子不是早已探明,杨督师因为平贼将军印这件事上,朝秦暮楚,暗地里和左良玉已经水火不容吗?”崇祯合上了奏章,看向王承恩。

“此事千真万确,司礼监中还是由奴婢亲自向陛下禀告的,确实实情。”王承恩两唇微翕,大气也不敢出声。

崇祯离座踱步,慢悠悠地道:“那真是奇怪,依朕对杨督师的了解,以他处事风格是断然不会再为左良玉请印,不然的话朝廷中人也不会被他得罪个干干净净。”

“那老臣就不知晓其中实情了,请陛下恕罪。”王承恩脑袋一片空白,以杨嗣昌的行事风格,他也想不明白。

崇祯绕着书房踱步几圈之后,突然像是想明白了什么,他不动声色地心中暗道:“看来人真是会变的,杨嗣昌被大臣们排挤之后,也学乖了,知道开始拉拢人心,平贼将军印欲擒故纵之后,这左良玉日后必会对他感恩戴德,还不以他马首是瞻,日后不可不防。”

但他不动声色的回到了御座,道:“命内阁拟旨,加授左良玉平贼将军印。”

又转头看向旁边一个小黄门,“去请兵部尚书陈新甲来,朕有要事相商。”

俄而,陈新甲就从阁部进入了尚书房。

“陈尚书,杨督师的奏章,相信内阁已经看过,而今荆楚流寇已经剿灭,诸军正在江北搜剿残敌,想必要不了多少日子,就会结束,不知内阁和兵部,下部该怎么打算。”

前线战况内阁自然知晓,甚至细节比崇祯知晓的要得多,一听崇祯看完杨嗣昌的奏章之后请自己到御书房来,陈新甲可谓是有备而来。

“陛下,而今虽然流寇遍野,但每次都能随起随灭,终究是纤芥之疾,而今据兵部情报,建奴正在积蓄物资修缮甲仗,似乎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不若尽快让北方客兵归防,以防秋冬不测。”

崇祯听完之后蹙了一下眉,原先灼灼的目光,忽然变得黯淡。

内忧外患一直贯穿崇祯朝终期,明末财力不足,又不能同时双向作战,每次都是这样,按葫芦起个瓢,以至于让明军疲于奔命。

听到了“以防秋冬不测”几个字,崇祯就觉得自己脑袋无比的大,他登基十一年,建奴就入塞五次,其中三次打到了北京附近,平均下来差不多两年就有一次,每到了秋冬之际让大明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