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保守派的势力根深蒂固,他们对林尘等人的到来充满了抵触。一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使用新教材,背地里却依然沿用旧的教材;一些书院甚至散布谣言,诋毁新教材的内容,煽动百姓的情绪。
面对重重阻力,林尘和谢婉没有退缩,他们不辞辛劳,奔波于各个城镇乡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他们深知,教育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
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林尘和谢婉正在一间简陋的茶馆里休息。他们风尘仆仆,面容憔悴,但眼神却依然坚定。
“大人,喝口茶吧。”谢婉将一杯热茶递到林尘面前,语气中带着几分心疼。
林尘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感慨:“婉儿,你说,我们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谢婉坚定地点了点头:“当然值得!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国家的希望,我们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就在这时,茶馆外传来一阵喧闹声,一个苍老却洪亮的声音引起了林尘的注意……
“荒唐!简直是荒唐!”苍老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慨,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林尘和谢婉对视一眼,起身走出茶馆。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站在人群中央,指着告示栏上的新教材内容痛斥。
“这位老先生,不知这新教材有何不妥之处,惹得您如此动怒?”林尘上前一步,温声问道。
老者见有人询问,便捋着胡须,吹胡子瞪眼道:“你们这些当官的,高高在上,可知民间疾苦?这新教材内容艰涩难懂,脱离实际,如何教化百姓?依老朽看,还是用回以前的四书五经,那才是正统!”
周围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纷纷点头称是。林尘并没有反驳,而是继续问道:“老先生所言极是,只是不知您对如今的教育有何高见?”
小主,
老者见林尘态度诚恳,语气也缓和了几分:“老朽姓李,乡野村夫,办了一所私塾,教些穷苦孩子读书识字。依老朽看,教育当以实用为主,教授孩子们耕种、纺织、算术等实用技能,才能让他们自食其力,改善生活。”
“李老先生所言极是。”一旁的谢婉赞同地点了点头,“我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以致用,只是这新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方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林尘沉思片刻,向李秀才拱手道:“李老先生,您在民间办学多年,经验丰富,不知可否请您为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
李秀才见林尘如此重视自己的意见,便也不再推辞,将自己多年来对教育的思考和见解娓娓道来。林尘和谢婉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