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国子监事起波澜

载淳再次踏入国子监,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墨香,但这墨香中却夹杂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

老学究们一个个面色阴沉,如同雕塑般端坐在太师椅上,眼神中充满了抵触与敌意。

他们仿佛一座座巍峨的高山,阻挡着变革的洪流。

“皇上,圣贤之道乃我大清立国之本,岂能随意更改?”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学究颤巍巍地起身,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这西方奇技淫巧,不过是雕虫小技,怎能与我华夏文明相提并论?”

其他老学究纷纷附和,摇头晃脑地吟诵着经典,仿佛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变革的抗拒。

国子监的讲堂,此刻仿佛变成了一个牢笼,禁锢着新思想的萌芽。

载淳环视四周,深吸一口气他并没有被这种压抑的气氛吓倒,而是从容地走到讲台中央,展开一卷厚厚的资料。

“诸位先生,朕今日并非要否定圣贤之道,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载淳的声音清朗而坚定,在寂静的讲堂中回荡。

“朕知道,诸位先生都是饱读诗书之士,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但时代在变,世界在变,我大清也不能固步不前。”

他指着手中的资料,继续说道:“这是朕收集的西方各国教育成果,从他们的学校培养出的各类人才,到他们国家因教育变革而日益强盛的具体数据,都在这里。”

载淳将资料一一展示,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到西方强国的经济实力,再到西方军队装备的精良程度,每一个数据都清晰地表明,西方世界的崛起与他们的教育变革息息相关。

一些年轻的学子开始动摇,他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对新知识充满了渴望。

守旧派们见状,心中有些慌乱,他们意识到,如果再不采取行动,他们的阵地就将被攻破。

纪昀见状,猛地站起身来,胡须颤抖,怒目圆睁:“皇上!此等异端邪说,岂能扰乱圣贤之道!祖宗基业,不可轻动啊!”他声嘶力竭地咆哮着,仿佛载淳的举动是对圣贤的亵渎,是对大清江山的颠覆。

“纪老先生,”载淳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并非要全盘否定圣贤之道,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学固然重要,但治国安邦,单靠经学远远不够。看看我大清如今的局面,西方列强虎视眈眈,难道我们还要抱着陈旧的观念不放吗?”